首页 > 媒体专区 > 青年有志,厚积而薄发——青年干部培养管理探索实践

青年有志,厚积而薄发——青年干部培养管理探索实践

商业2.0 2021年09期

2021-09-08 13:25

习总书记曾提到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所以,提升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实践能力、理论水平,更好地担当起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任,这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课题,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义务。

玉不琢不成器,要想打造一个优秀的青年干部队伍,就应该不断寻找新的培养方式,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青年干部的优势,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使他们尽快的成长为立场坚定、能力突出、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是人们行动的指南,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工作观念,才能走的正确,走的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如果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对青年人的培养教育,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方式方法,反复教育和积极引导。使青年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的追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组织青年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领会十九大精神实质,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担负起年轻一代的时代使命。

二、加强学习培训

青年干部眼界开阔、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活跃,潜力大,所以要强化学习和培训。各个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特色研究制定《青年干部培养管理办法》积极组织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学习,提升青年员工政治鉴别能力和职业操守;选派青年员工参加上级行举办的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和专业考试,引导青年员工利用远程培训系统开展自我学习、鼓励青年员工积极参加行内举办的业务讲座、技能培训、知识竞赛等。研讨交流、前沿讲座、网络授课等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方式,本着“勤学、快学、轮流学”的原则,缩短培训周期,切实抓好短期培训,有精力全程参加培训。

三、加强实践锻炼

单位可结合青年干部的不同类型与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方式,推动他们开拓视野、增长才干、砥砺品质,尽快成长成熟。一是选派优秀青年员工到上级行交流锻炼;二是对于缺乏基层锻炼的优秀大学生,有计划地选派到县支行、金融机构挂职锻炼,对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青年干部,侧重于交流轮岗,对在同一部门工作时间工作时间较长、经历单一的优秀青年员工,有步骤、有重点地实行跨部门、跨专业地交流锻炼。

四、加强引导和结对培养管理

在对青年干部的引导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建立健全青年干部思想工作状况定期分析制度,加强正面教育,引导青年干部正确对待组织、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合理调适青年干部的心理预期,将青年干部的热情引导到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上来。组织开展不定期的谈心、谈话活动,举办青年干部座谈会等,对青年员工的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工作表现、业务技能、个人愿景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为青年员工指出不足,明确方向。

五、加强综合管理培养,注重考评结合

为促进青年干部多元化发展,提示青年干部综合能力,青年干部年底考核与行员考核挂钩,将青年员工的年底考核分为基础项目和加分项目,在考核青年员工是否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从德、智、体等多方面考核培养,对在自己本专业取得优异成绩的、对额外获得奖项的以及积极参加单位组织各项活动或全行性重要工作的青年干部,都给予加分,一并参与年底的综合测评。

六、加强从严管理和监督

柳青在《创业史》中提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青年干部可塑性强,可是在自己成长道路上,容易受周围环境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所以严格要求即是最好的培养与爱护。对青年干部的培养与管理,始终坚持严格管理与关心爱护相结合,重在管早、管小、管在平时,对青年干部的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坚持早提醒、早纠正,防止一些小毛病逐渐演变成大问题。要严格经常性教育,尤其要教育青年干部珍重自己的人格、声誉和形象,培养健康的个人爱好和情趣,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除此之外,对青年干部的管理和培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类机制,丰富考察手段,考察方式多方面、多渠道。制定系统的考核制度,形成完备的操作手册,客观公正地考核青年干部。一是要制定量化指标,明确考核标准,形成标准体系,组成考核小组,对青年干部进行全方位综合考核;二是建立青年干部长效交流机制。拓宽青年干部选用视野和公信度,推进竞争性选拔青年干部工作常态化。

七、结束语

对青年干部的管理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任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合适的锻炼平台,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真才实干能力,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接续力量和动力支持!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21-2024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