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专区 > “我”的生活,“我”作主——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下的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我”的生活,“我”作主——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下的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022-09-30 14:01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古语曾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倡导幼儿教育要“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期,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并且形成的一些习惯非常牢固。因此,从小班开始教师就应有的放矢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屁股等。这不仅能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加强其自我服务意识,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中感受自我服务的快乐,同时也能帮助其更快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对此,本文就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下的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以期能加强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中感受自我服务的快乐,同时也能帮助其更快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有的放矢,引导幼儿学习自理技能

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那么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示范中学一学,“我”也能行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可以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模仿、练习。

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物。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他们正确的洗手方法,先将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图片的形式贴在盥洗室的墙面便于幼儿看到,然后集体组织一次洗手活动,教师先做示范:卷袖口,打开水龙头、湿手、打肥皂,然后手心手背,用力搓,把小手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干净,最后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了。 

2.定期比一比,看“我”最棒

幼儿的自理能力在不断的提醒和锻炼中不断地提高,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我们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如开展“看我最棒”的比赛活动,内容包括:穿衣服、扣纽扣、穿鞋袜、取放杯子、吃点心、收拾玩具、洗手等。教师对幼儿予以评比,选出得五角星最多的幼儿,并予以表扬和奖励。幼儿园开展定期的评比的活动,可以更进一步的增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信心,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3.语言激一激,“我”做的更好

《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支持和鼓励。如果经常压制孩子的独立愿望,他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处世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

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应肯定幼儿的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将不断提高。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到了小班后期,我们在班上创设了“今天我值日”专栏,让幼儿尝试做值日生的工作,有表扬和评比的激励,他们会更努力去做,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巧设游戏,增强幼儿生活自理意识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索各种角色的特征。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身心发展能达到最理想的模式和状态,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1.生活游戏,爱上自我服务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全方位发展。对于3~4岁年龄段的幼儿而言,注意力在欢快的心情下高度集中,身心发展能达到最理想的模式和状态,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可利用好玩的游戏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天气冷时,幼儿睡觉前要自己脱衣裤,对于这些家里的“小皇帝”们来说是有困难的。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幼儿非常喜欢玩小汽车,喜欢学爸爸的样子开汽车,由此,我设计了“小小汽车钻山洞”的游戏,使幼儿愿意动手尝试。我找来了一些五颜六色的大裤子(方便幼儿穿脱)让幼儿先来看看“山洞”里可以看到些什么,幼儿说看到自己的同伴,看到老师,看到玩具……接下来,我就让幼儿“钻山洞”,边钻边说:“小火车钻山洞,一下钻进去了,又一辆小火车钻进山洞……火车到站了,大家都起来要出去走走了。”于是幼儿就站起来,屁股扭一扭,把裤子提一提,在边玩边做中完成了穿裤子的任务。

这不仅能使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到自我服务的快乐,自我服务的自豪,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情境模拟,引导自我服务 情景模拟法是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各种尝试,表现情景与条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方法。良好习惯只有经过多次的不断重复,才能巩固并成为一种内在的要求,成为重要的行为规则。为此,不仅要利用现有的条件,而且还应该创造情景,使孩子得以模拟练习,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每次午睡时,幼儿都会把脱下的衣服乱七八糟地往床垫底下一塞,床垫立刻变成一座高高的小山,怎样才能让幼儿把这些衣服放在床垫下变成小枕头呢?这时,我又玩起了“保护小宝宝”的游戏:“爸爸妈妈都不在,小宝宝很害怕,大家一起来保护他吧!家里一共有四扇门,一起来把这些门关得紧紧的。先把宝宝的房门关掉(两片衣襟对齐折叠好),然后把客厅的房门和防盗门关好(两只袖子折叠好),最后要把楼下的大门也关好(衣服下摆和衣领对折),四扇门都关好了,宝宝在家里就很安全了。”游戏结束后,幼儿都能认真地把衣服叠成小枕头。

好奇、爱模仿、想说话是3~4岁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有趣的情境、故事,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学习、掌握动作技能,使幼儿在一次次实践中渐渐掌握了原本枯燥单调的生活技能。

3.创编儿歌,学会自我服务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及设计成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训练自理能力。

比如幼儿喜欢玩水,玩泡泡。在洗手前,我让幼儿都集中到水槽旁看变“魔术”。一边变“魔术”,一边念儿歌:“小手水里冲一冲,拿块肥皂搓一搓,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手指缝里搓一搓,咦!变出许多小泡泡,泡泡被水冲走了,我的小手干净了。”观看“魔术”后幼儿有了尝试的愿望,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洗手的正确方法,也知道肥皂的用途了。

再比如穿裤子的儿歌:“两座山洞前边站,两列火车向里钻,呜的一声开过去,两个车头又见面。”

穿鞋子的儿歌:“小红鞋,脚上穿;粘扣松,掉路边;回头找,反着穿;小鞋急,大声喊;穿反啦,有危险;宝宝换好鞋,露出小笑脸。”

擦手的儿歌:“小小毛巾四方方,平平整整放手上。擦完手心擦手背,千万别把手腕忘。”

这些顺口又好玩的儿歌在幼儿的念诵中,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还帮助解决了自理技能的学习难点,使幼儿很快掌握了生活的技能和自理的方法。  

三、家园合作,强化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而生活习惯的培养则是从身边的点滴做起。由于幼儿年龄尚小,其自我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双方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给予鼓励,家庭在课后深化教学效果。家园双方要加强联系与沟通,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发力,紧密合作,全面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1.增进沟通与联系,转变家长观念

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需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教师应多开展相关的交流活动与讲座,避免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关爱与保护,舍不得“放手”,使家长意识到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这将影响到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今后的成长,要和家长树立一个共同的意识,双方加强合作来共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在自己动手吃饭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而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记录在平台上或是提出相关的意见和要求,老师在接收到相关信息后,可以在幼儿园中开展对应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孩子的成长。

2.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离不开家长给幼儿创造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家长可主动安排让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幼儿在家里,学习自理能力的机会到处都是,只要家长大胆让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自己要做的以及自己能干的事情。

比如,早上幼儿要穿衣服,就不怕幼儿穿衣太慢,可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学习自己穿衣;吃饭的时候,跟幼儿定好吃饭的时间,时间一到就立马收拾碗筷,让幼儿能够及时用餐,自己吃饭。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的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反复练习几次,幼儿都能学会,在每日生活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的原则,多为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

3.设立家长开放日和家访日

幼儿园可以不定期地对家长开放,邀请家长来参与教学活动。一方面是加强双方的联系,另一方面家长能直观地感受到孩子所进行的教育,学到教育孩子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能了解到孩子的兴趣和问题所在,从而在家庭中更好地开展教育。

在家访日,教师对选中的家庭进行家访,向家长传达孩子的在园表现以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帮助家长树立主人翁意识,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与老师合作,共同探讨出合理的方式来促进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

综上,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给了幼儿教育非常好的思想启迪,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对我们当代学前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让我们放开关爱的双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经过锻炼一定会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21-2024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