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全科互知
1 主管/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指导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编辑出版 真情杂志社 社长/总编 李基泰 出品人 李基春 编辑中心 主编 祁文军 执行主编 严凯 美术编辑 舒畅 编辑热线 027-50461309 发行主任 付道学 发行热线 027-50461309(传真)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珞喻路456号二楼 邮政编码 430070 国内刊号 CN42-1622/GO 国际刊号 ISSN 1009-6272 邮发代号 38-359 广告经营许可证 武工商4201004000592 印刷 廊坊市安次区拓兴印刷厂 国内总发行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零售)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定价 20元 本刊同时进行数字发行,作者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 同意授予我刊及我刊合作网站信息网络传播权;本刊支付 的稿酬已包括此项授权的收入。 本刊所载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如有侵 犯他人版权或者其他权利的行为,本刊概不负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转载本刊所有文章。 真情 2021年12月 特 别 声 明 文苑雅香 1 让剪纸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思考/姬 娟 3 浅谈音乐教育的意义/崔艳艳 5 河南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民俗文化翻译策略研究/刘 佳 7 走向深度学习的音乐课堂 ——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为例/孙 欢 9 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探析/王 飞 11 风风雨雨 70 年之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舞蹈文艺工作/文芷菁 13 吴润邦专栏(筹):《宇宙文明》连载/吴润邦 15 视觉文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及应用策略/徐梦羽 17 浅析初中美术多样化教学的开展 /杨咪咪 19 定边县清代女性贞节的特点/李振华 21 《寻找艺术创作的动机》 ——马永伟摄影作品/马永伟 23 试论云冈石窟造像的域外元素/宋 明 26 跨文化视角下的河南民俗文化翻译探索/朱畅畅 28 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丁立芳 时博倩 陈艳超 30 浅析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索朗旺堆 32 探析如何在区域游戏中提升幼儿学习力/许亚琴 34 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陈建美 36 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探究/卢 杰 38 在新课标指导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陈文青 40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陈晓舫 42 生命教育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冯 超 44 “互联网 +”视域下小学数学同步课堂的困境与突破 ——“植树问题”教学为例/龚维维 46 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应用策略/郭 莉 48 探究微课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思考/李丽丽 50 指向远算能力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刘红花 52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策略培养分析/刘 柳 54 中学生考试焦虑现状及其应对策略/骆翠欣 56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困境与突破方法/任红霞 58 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任 燕 60 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延迟辅导策略思考/石修伟 62 试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多元化策略/谭宏博 64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文朋朋 66 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协作互动教学策略的实践分析/吴世朗 68 初中班级管理家校沟通艺术探思/谢玉梅 70 小学数学审题教学中的审辨思维培养/徐 进 72 错题整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闫长梅 74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杨会霞 76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尹建红 78 浅谈如何在校本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教育/张士泽 幼儿教育 教育探索 基础教育
2 80 优化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周 兵 82 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分析/单春华 84 谈优化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蒲东恒 8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白海军 88 新形势下初中语文优质课堂的构建/高 欢 90 小学语文学习持续性研究/李艳宁 92 梁启超“求真、求达”的写作教学观研究 ——读《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刘 倩 94 如何激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堂/陆 绿 96 小学藏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洛桑益西 98 以“双减”促“双增” 以“减负”达“增效” ——浅谈“双减”之后的初中语文高效教学/宋正芹 100 谈高中语文写作快速审题思维的培养/粟根莉 102 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唐 容 10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分析/王 翠 106 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辛志勇 姜淑英 108 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黄玉仙 110 微课点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新思路/陈京华 112 巧借导入助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成康丽 114 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与核心素养研究/成茹萍 116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董 芸 118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的困惑分析/高 捷 120 试论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多元化教学策略/黄 军 122 小议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刘海蓉 124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讨论/王红红 126 初中生物建模教学的实施策略/谢璐瑶 128 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谢玉梅 1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妥伊舟 杨 忠 132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余成方 134 生本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张玉龙 136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周 飞 138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邹喜海 140 新课改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祖晶晶 142 基于单元教学理念的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教学设计 ——以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与航天为例/胡仲江 144 浅析高职护理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陈 华 146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陈 轼 148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研究/高雪茹 150 “五育并举”下高校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策略/龙婷婷 152 “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姜灵君 154 试论中职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黎静锋 156 高职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思路/龙 倩 158 浅论日常家事代理制度的边界问题/潘云哲 160 新媒体时代下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探索/汪 蓉 162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王 彬 164 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王恒军 166 学生骨干参与常态化疫情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王陆平 田雨琪 余宜超 168 大学体育教学中微信互动平台的运用/王树东 姜晓斌 170 混合式商务翻译课程教学研究/王 燕 172 大学生社交焦虑研究综述/徐宇砾 174 高校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管理对策探析/许 燕 176 公正世界信念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易 丽 178 清晰化与简单化:痕迹管理的生成逻辑/曾少花 180 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孩子社会化影响的研究综述/张媛婷 182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李超凡 刘英杰 184 学习党史专题材料的领悟/程 俊 186 高中生正念水平和孤独感、交往焦虑的相关研究/谷福山 188 地方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何 勇 190 西藏 A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 /强巴央珍 刘肖月 韩晨肖 192 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自动写作评价系统的有效性研究/吴艺娜 194 基于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周巧丽 196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提升的三个关键/陈宝会 198 中国共产党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政治建设与发展研究/徐士欣 200 立德修身 敬业爱生 ——对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几点想法/孔 玉 202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苏亚琦 204 新形势下关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王彩峰 206 红色经典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王惠娟 208 疫情期间,医院爱卫办积极推广做好消杀员、保洁员思想 政治工作的经验交流/王 琦 210 简述党史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文 汶 贾年杰 212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路径研究/杨志皇 214 在市场经济下谈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叶文华 216 案例教学在党校教育培训中的运用探讨 ——以中共池州市委党校(池州行政学院)为例/章淑华 218 论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性 /林祯祥 221 办公室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一体化研究 /崔奕迪 李 颖 223 试论新形势下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何兴伟 225 浅谈新时期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姬大卫 227 后公共卫生时代基层定向卫生人才中医药文化认同度研究 /姜梦婷 楼昕胤 孙金权 229 公民参与对公共管理工作的意义及其提升/李 静 231 浅析工程测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刘 芳 233 焦虑型依恋特点及改善方法/刘铭毅 235 论民法典中胎儿利益保护及夫妻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认定 问题/刘悠岚 237 篮球比赛中影响罚球命中率的因素及针对性训练/吕军平 239 如何加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关键思路分析/王啸阳 241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绿地系统规划创新趋势/肖庆红 243 做好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许 杰 245 网络心理咨询的利与弊及未来展望/朱昌林 247 网络舆论环境对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影响/李 静 249 道路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黄绍全 251 健康“新女性”:一则民国保健品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姚雨嘉 253 浅析财务舞弊动因及治理分析 ——以 A 公司为例/董雅萱 卢婷婷 教育管理 管理观察 德育教育 语文教育 课程教学
2021.12 真情 文苑雅香 1 让剪纸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思考 姬 娟 江苏省泗洪县朱湖实验学校 摘要:在古代通过镂空雕刻的形式展现出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每逢佳节,家家户户窗户都会贴上剪纸来营造喜庆和热闹 的节日氛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时至今日剪纸依旧存在着独特的文化魅力,结合与现代元素的融入,更加丰富的形式和 纹样反映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充分认识到剪纸艺术内在的文化内涵,推动整个剪纸艺术的文化创新与传承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剪纸艺术拥有十分浓郁的文化底蕴,将剪纸艺术带入到初中美术课堂是培养初中审美思维,认识艺术,体现文化传 承一项关键途径。素质教育发展使得我国初中美术教学得到重视 , 而剪纸艺术是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 将二者融合开展教学 , 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剪纸艺术;初中美术;思考 作为一项传统而古老的文化艺术瑰宝,剪纸在流传了千 年,是一项集文化与审美于一体的传统艺术。剪纸曾广泛应 用于装饰,烘托节日气氛,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剪纸的艺 术形式和题材也发生着改变,将传统剪纸融入到初中美术课 堂上,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审 美与艺术情操,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瑰宝的认知。剪 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将其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中 , 有助于 提高学生对剪纸艺术的认识、深化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理解 , 并 能够发扬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本文主要分析几点剪纸艺术与 初中美术教学融合的措施 , 促进二者完美结合。 一、剪纸艺术的简述 剪纸艺术最早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从最开始 的金箔银片作为材料,到唐代鼎盛时期用于装饰的花卉,再 到宋代多类纸张, 剪纸艺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 千百年来, 剪纸艺术不断的发展进步,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出现在了 人们的生活当中。剪纸艺术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寓意和象征, 传统文化理念中的各类吉祥丰富的图样被充分的体现在剪纸 艺术当中,有的剪纸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劳作场景,将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期望融入到剪纸之中,有的在利用谐 音,如蝙蝠、花、枣、松树、石榴等事物寄托了人们富贵吉祥, 多子多孙,健康长寿等吉祥寓意。剪纸的艺术分类上来看, 机种类繁多,题材多来源于民间生活,用于美化生活环境, 不论是重要节日还是一些人们的婚嫁,剪纸都可以摆放在家 居或物品上来营造喜庆氛围。通过丰富多样的图案来,寓意 白头偕老,多子多福,用于儿童衣服上的图案,祈祷儿童健 康成长等。 二、在美术教学中增加剪纸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增加剪纸教学内容 , 通过教学增加 学生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 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例如,教 师可以在展示美术作品时加入剪纸作品 , 并进一步讲解剪纸作 品的风格、艺术形式以及内涵等 , 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教 师在美术的理论教学中也可以增加剪纸艺术理论教学内容 , 激 发学生对剪纸的好奇心。 此外 , 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 将爱好剪纸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 组建一个兴趣小组 , 共同探讨 剪纸技巧 , 并展示剪纸作品 , 吸引更多学生爱上剪纸 , 积极进 行剪纸创作。初中美术教师想要成功将剪纸艺术融入教学中 , 需要充分利用日常教学 , 深化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理解 , 提高学 生对剪纸的兴趣 , 将剪纸艺术与美术教学融合起来。 三、通过剪纸教学强化学生文化底蕴 美术素养和文化底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剪纸艺术涵 盖大量的文化知识 , 初中美术教师可以从强化学生文化底蕴的 角度入手 , 以此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观察剪纸作品 , 感受这一抽象的艺术。人们在剪纸过程中 , 是通过剪纸的形状、色彩以及图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是通过剪纸中的抽象符号来表达祝福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通过剪纸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将剪 纸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 ,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剪纸技 巧 , 还要指导学生理解中国文化 , 强化学生文化底蕴。 四、利用剪纸教学丰富学生情感 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美术技巧 , 还需要 通过美术教学丰富学生情感。而在实际教学中 , 学生对美术教 学的目的认识不足 , 教师要通过剪纸艺术教学改变学生这一想 法 ,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教学。例如,我们一般喜欢在过节 等喜庆的日子挂彩灯 , 而有些彩灯则是由色彩鲜艳的纸经过裁 剪制作而成。同样皮影戏也是剪纸艺术的重要产物。教师在 教学中可以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剪纸作品作为切入点 , 将 剪纸艺术、生活和美术结合起来 , 增加剪纸教学的生活性和色 彩 , 使初中美术教学成为艺术欣赏。此外 , 教师利用生活中的 剪纸讲解教学内容 , 可以使学生了解剪纸能够增加生活色彩 , 增添生活的趣味性 , 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生活情感的目的 , 进而 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 并能够发扬我国的传统艺术。 五、剪纸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育的价值 民间剪纸艺术经过了千百年的岁月发展,在各个朝代的 发展变化之中凝聚了广大人民的智慧,同时也是历代文化的 沉淀和积累。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瑰宝,而在 初中美术课堂上引入剪纸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及文化传 承意义, 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富的文化底蕴, 让原本单一的美术教育方式变得更为丰富,还能够更好的培 养学生的审美思维,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中感 受到学习的乐趣,对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和价值拥有了更 加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还充分促进了 传统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展,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了 解认识到国家传统文化瑰宝的不朽价值,更好的开展传统艺 术传承与保护,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全方位发展,通过美术教 育与民间艺术的结合推进初中教育迈向更具创新价值阶段。
文苑雅香 >> 2 六、剪纸艺术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置教学情境,营造民间剪纸艺术文化氛围 剪纸艺术与美术教育进行融合,是一项具有较强实 践性的内容,剪纸艺术所涉及的大量技法和美术知识都 需要初中生在美术教育中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让学生们 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感受真正的爱上剪纸这一艺术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美术教育与剪纸艺术的深度融 合,体现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 更加愿意投入到剪纸文化的艺术探索和学习过程中,并更 深一步的体会剪纸艺术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老师应当对整个剪纸教学营 造一个良好生动的学习情景,通过更加实际的操作和丰富多 样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感受到剪纸艺术 所蕴含的民俗特点及审美文化。教师们可以通过设立剪纸艺术 教室, 引导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 用剪纸艺术装点整个教室, 营造出比一个更为直观的剪纸教学情景,当学生们走进教室, 无论是在视觉还是感受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剪纸文化氛围,让 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融入的剪纸文化的创作与学习中,让学生 们能够接触到剪纸民俗文化的艺术熏陶。除此之外,老师还 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营造剪纸教学情景, 利用丰富多彩的课件进行剪纸艺术展示。鼓励学生对不同类 型的作品进行分析与比对,在掌握剪纸艺术特征的同时,让 学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炼剪纸艺术元素 初中美术教育不能够脱离于教材,在完成原有美术教育 任务的同时,通过对教材中剪纸艺术部分的深度分析并由此 进行延伸,以剪纸艺术作为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 的教学。剪纸艺术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性和民俗性特征,广 泛受到不同区域的文化影响,因此剪纸的每个作品和图案都 有着相当强的象征意义,从这些作品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当 地的民俗气息,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所生活中 了解到的事物进行创作,展现出各具特色的剪纸艺术,用小 小的剪刀和纸张来展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存在的伟大艺术。 在初中的一些美术教材中,不乏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物和动 物、雪花和窗花剪纸作品,开展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作 品进行欣赏和比对,对一些高品质的剪纸艺术作品进行细致 的讲解与分析,例如张霞的《五十六个民族》和贾四贵的《福 猴献瑞》文化艺术作品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通过对不同 作品的分析与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多多动手实践进行自己创作, 更好的了解剪纸的创作方法。教学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通过一些简单的图案创作,培养学 生学习创作的信心,让学生在剪纸艺术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 升审美水平,陶冶情操。 (三)运用剪纸艺术,提升学生审美水平 自古以来对美的评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而这 一见解的形成往往是根据自身的阅历及经验来产生的,每 个人都应当有一双你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观 察与欣赏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同时,对美的追求,也 促使着人类的审美在不断的改变。民俗剪纸艺术历经千年 得到了历朝代人民的共同认可,在今年的发展变化中这种 古老的美依旧没有被淘汰,反而以实际进再进一步的发展变 化当中,更好的适应当下人们的审美观。目前初中阶段的美 术教育应当把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作为一个重要教育内容, 让学生感受到美,认识到美从小接受美的熏陶,在美的感染 之下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于此同时通过自己对美的 见解来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创造力。剪纸艺术就可以作为 培养学生审美的一项良好教学素材,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 文化,学生们多少都会对剪纸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将剪纸纳 入课堂教学,可以将生活的美带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剪纸 艺术的过程中,有着熟悉与陌生的感觉,由此来激发对剪纸 艺术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之中完成对学生审美的培养。 举例来说,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一些剪纸作品进行 课题带入,例如生活中所熟悉的 _ 福 _ 字以及婚嫁所张贴的 _ 囍 _ 字,通过对这一类剪纸艺术作品的展示,能够充分的让学 生对剪纸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除此之外,要积极的鼓 励学生对剪纸作品进行分析并发表评价表达自己的审美观, 促进学生审美观念提升。 七、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实现剪纸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 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发生 了很大变化 , 初中美术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融 入剪纸艺术的过程中 , 需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 , 突出 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剪纸教学 , 提高学 生学习剪纸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多媒 体等方式讲解剪纸艺术。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 手段 ,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剪纸作品 , 尤其是一些色彩 鲜明、形状独特的剪纸作品 , 可以使学生对剪纸产生好奇心 , 便于教师落实多元化的剪纸教学。此外 , 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 剪纸作品的合理评价 , 注意鼓励学生 , 增加学生对剪纸的信心 , 在提高学生剪纸能力的同时 , 提高其美术鉴赏能力。 八、结语 综上所述,将民俗剪纸艺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相互融合, 是促进美术教育教学和传统文化发展传承的创新性举措。剪 纸艺术是我国一项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其蕴含的文化底蕴 不言而喻,将具有生活气息的剪纸艺术带入到初中美术课堂 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其审美 及艺术情操。通过丰富多彩的剪纸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培养 学生的动手及创新创造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 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弘扬。初中美术教师 主要采用在美术教学中增加剪纸教学内容,通过剪纸教学强 化学生文化底蕴,利用剪纸教学丰富学生生活情感,采取多 元化的方式实现剪纸教学。将剪纸艺术融入美术教学中 , 在提 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同时 , 有助于促进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 ,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资料: [1] 吴静 . 试论传统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与 运用 [J]. 文渊(高中版),2019,000(008):473. [2] 李晓娟 . 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管 理 [J]. 新一代 : 理论版 ,2019(13):237-237. [3] 方琳宇 . 民间剪纸艺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借鉴与应用 [J]. 东西南北 ,2019,No.547(23):200-201.
2021.12 真情 文苑雅香 3 浅谈音乐教育的意义 崔艳艳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初级中学 摘要:“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其审美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决不可忽视。学生通 过学习音乐所受到的 “感动” 各不相同, 这应该让孩子们用自己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不应停留在教学生唱歌而已, 同时, 以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对其他国家的优秀教学方法,教材进行重点理论实践丰富教学创新,有助于引导学生快乐的感受音乐。 关键词:教育意义;音乐;引起感动;培养感性 音乐教育的意义在于重视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的快乐。 正确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音乐,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的 利用音乐来丰富生活,在发展丰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同 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永久持续参与音乐活动的欲望, 在音乐中创造能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的空间。尊重儿童生活, 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儿童的音乐感觉。 一、音乐的意义与感动教育 (一)音乐的意义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音乐与人类的相互 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科学的认识。随着生理和音乐学的研究对 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的残疾人的身心康复,以及心 理指导等,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在产业方面,背景音乐 (BGM)同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另一方面正如加拿大作 曲家 M. 舒费尔所指出的:在大量生产音乐信息的同时,我们 必须注意对随之造成的 “声音公害” 采取必要的措施, 预防 “音 乐的不乱用”。音乐与人类相互也存在着广泛的负面影响, 这种消极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广,这的确是实际情况。 美国 “现代研究开发计划 (CMP) 中” , 关于音乐的定义是 : “音乐是按时间组织起来的音响和沉默” , 而音色、 力度、 时值、 振动数 (音高) 四个元素———是所有音乐的共同要素。 还有, 英国的音乐学者 J. 布拉金认为:“音乐就是听过人组织起来 的音响”。 与此相反,美国的 J. 莫塞尔认为:“音乐是作用于人的, 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而存在的辉煌的事物”。从所周知,音 乐对于我们人类的生活及其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人类通过语 言进行相互交流,有了各自的交流,人类的生活才显得多姿 多彩,这种相互交流除了语言之外,还有非语言的交流。音 乐就是这种非语言的交流之一。“那些身心有某些缺陷、竞 争力较弱的特殊群体,因为缺少沟通能力,在身体、精神和 心理方面遭遇受伤时感到痛苦。于是人类开始利用音乐来帮 助、恢复对交流有困难的人是他们能正常生活,音乐疗法在 这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 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关注这些问题, 我们就能认识到,为了消除学校中某些学生厌恶音乐的情绪, 并注意到音乐在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那么,进行关于 音乐疗法和音乐教育方法的研究是多么必要的一件事。 (二)音乐引起的“感动” 最初的中国音乐教育,存在着把音乐教育作为教养任务 来进行的强烈倾向,于是人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往往成为知 识传授的关系。但是,当我们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时候,就可 以体会到音乐除了给我们知识之外,还有着使我们获得感觉, 以及我们情绪上产生激动的功能。而且,通过看和听音乐所 引起的感觉、所受到的激动,常常还会使人们产生参与表现 音乐活动的欲望。 比如说德国诗人歌德创作的诗歌《野玫瑰》,就曾有以 德国为主的世界各国作曲家多人为其配曲。可以说《野玫瑰》 是世界上最受欢迎、最成功、最畅销的歌曲,研究德国文学 的坂西巴郎收集了世界各地不同曲调的《野玫瑰》共 88 首, 编成一本歌曲集,备受人们关注。 我们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状况,选出数首歌曲《野玫瑰》 进行演唱,并让他们欣赏各种演唱的录像,让他们与自己平 时熟悉的《野玫瑰》 (如舒伯特作曲的《野玫瑰》)进行比较。 这样,就很容易唤起学生们的情感,使他们受到感动,而且, 从这样的比较当中进行音乐的学习。 比如, 对照各首 《野玫瑰》 不同的曲调,探索音乐表现的“敲门”;再让学生们按照原 诗进行创作尝试,借以进一步进行音乐表现的探索。可见,学 生们所受到教科书上歌曲的 “感受” 、 “感动” 是各不相同的, “动 情”当然程度也各不相同。这些都应该让孩子们以各种各样 的、孩子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歌唱教学不应该仅 仅停留在教会学生唱歌,而是让每一个学生产生各不相同的、 属于孩子自己的、“感动”、“动情”。这才是对“音乐教育” 的正确理解。我们的音乐教育现状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三 ) 培养“感动”音乐教育 当社会,随着科学技术日星月异的进步,无助文明得到 充分的发展。然而,社会精神文明却被淡忘了,这一点是人 们普遍感受到的。生活中人们都在忙碌地做各种事情,人们 的生活变得机械化, 创造性的活动和场合相对地减少了。 因此, 培养完美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目标的学校教育,就要以理 性感性的相互协调作用为基础,充分关注孩子们的知识、身 体、社会和感性这样四个方面都得到平衡的发展,人们对此 呼声越来越强烈了。然而,现实是怎样的呢 ? 为了适应科学技 术的发展,形成了考试的“战争”,过度地强调知识,而其 他许多方面的问题却被忽视了。因此,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 作为预期的目标,要使徳、智、体得到协调的发展,有其必 须强调“感性”和技能的培养。再则,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儿童们获得广泛信息不是通过亲身的见闻,而是通过媒体的 间接接触,因而头脑里大多是一些表面的知识。而经过自己 亲自动手获得的感受,亲自实践活动获得体验,这样的教育 就显得很不充分。另外,人和人之间心与心的相互沟通、交
文苑雅香 >> 4 流也显得很不足够,所以,“感性”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以诉诸于“感性”教育为主的艺术活动,包 含以下三个方面:你内心表达、对象表现(再现或描写)和 意义的传达,这三个方面是以其独特的方式联结成一体来进 行的。由此看来,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有必要对教育活动所 包含的这些地方面进行再探讨。音乐学的表现活动是一种非 语言性的交流活动, 利用声音是自己的表现更加丰富。 对音色、 节奏等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为了更加富有独特的表现,运用 声音于朋友们快乐的交流。在体验快乐时,来丰富自己的自 我表现。我们应该提倡的就是这样的、具有创造性的音乐学 习活动。 再则,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思考,学校教育并不是对一 个人的教育的结束,而只是奠定一个人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 交流能力的基础。获得终身自我学习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获取上述观念的重要动力,就需要因“感性”的刺激而 产生的“动情”,给予学生这样的“动情”的体验。这是我 们对现在学校教育偏向于知识教学的一种反省。这些才是教 师们需要经常关心、留意的事情。培育学生对于自然,对于 人,对于各种事物都要用“富于情感的心”、 “富于美好的心” 去对待。 以此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 这样才能够确立、 保证 “培 养丰富的情操”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二、音乐的表现活动与教学方法 (一)强调作为音乐交流的音乐活动表现 根据辟迪斯(L.B.Pitts)教授的理论,人在出生时就已具 有一定程度的音乐性,所以在幼儿时期就能本能地认识、是 音乐的表现手段。人的身体隐藏着极其复杂的运动能力,与 此相适应的有能够感受音响和音乐的耳朵,甚至身体的本身 也是一种乐器。即使在最初发出的“a””u”等喃语时,也具 备有音的高低的要素, 能够感受、 体验与母亲之间的情感交流。 母亲充满着爱意的话语和歌声,能够诱发孩子的表现能力, 这就建立了人和人感情交流的基础。正如布鲁纳所指出的那 样,思维和感觉的发达必须要有来自外部的影响和“老师”, 母亲就这位老师,母亲对孩子的话语和歌声,对于孩子来说, 就是表现最好的老师。 从母子间最初交流开始,交流的种类和频率逐步发展, 哺乳期婴儿的语言表现能力是和该时期的特点相适应的。以 后渐渐使用一些能发出声音的“道具”,进行母子间游戏性 的问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增加使用的“道具”,延 长问答的时间和内容,使孩子们体验运用声音进行问答式的 交流。这样的体验越多。就越能够使孩子们更好地进行音乐 的表现,能够伴随着愉快的心情,自然而然地进行音乐表现。 从这样的观念出发,再来观察我们的音乐教育,如果我们不 是通过“音乐游戏”和“通过音乐进行交流”这样的活动进 行音乐教学的话,音乐教学就会“以教师为中心”的所谓“歌 曲训练”,这样的歌唱教学与我们所期望的“符合孩子们自 然成长”、 “通过音乐丰富自我表现能力”的音乐教学相距远。 从作为学习的“老师”——母亲的语言开始,并逐渐加 以扩大,通过多媒体等艺术表现,使之成为诱发和提高孩子 们表现的契机。向孩子们提供不断变化、发展的“通过声音 进行交流”的道具,使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参加“通过声音进 行交流”的活动。比如,让孩子们制作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件, 向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乐器,并通过这些物件和乐器来发展 新的表现世界,满足孩子们的表现欲望。总之儿童生活,要 注意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儿童音乐感觉。不管是儿童集体活动 的指导,还是儿童音乐教学,都要采用像儿童们“记住语言 那样” 自然学习过程, 掌握一定的音感, 并用以音乐表现活动。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以这样的态度设计种种教学方法。我们 必须摆脱种种机械教学按照教科书中的歌曲顺序呆板地进行 教学方法。 (二)精心选择音乐教材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像米兰设计师那样精心的为自己的艺术品设计 主题元素。在课堂上上做出种种设计,全神贯注地为学生选 择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尽可能多多相互接触, 关心学生喜爱音乐的情况。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而且, 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一切机会,通过身体表现、唱歌、演奏乐 器等,是学生正真获得解放和自由发展,并扩大自己的表现 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音乐教育的使命。 (三)发展音乐感受力和判断力 教会学生运用“非语言的交流”——音乐来丰富自我。 音乐教学的这两方面就好比人的一双耳朵。因此,音乐教育 中十分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中获得快乐,掌握节奏、 旋律和音色的概念,并能够使音乐进行自我表现。与此同时, 发展理解他人的音乐表现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音乐的感受性。 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直至今日的音乐教学都过于侧 重于技术、技能的层面,而重要的应该是通过听的活动,去 感受别人所表现的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以及各种音乐的内容 和含义。我们的音乐教学所需要的就是选择和寻求使是学生 受到感动的音乐。 然而,面对当今社会音乐泛滥的现状,正如人们所支出 的那样,已成为一种声音的公害。其结果反而使人们对音乐 失去了兴趣,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担忧。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的 今天,培养学习者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展自我选择信息的能 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换言之,在音乐教学中养成信息处理能 力和选择判断能力,但是,音乐教学的现状却是,在很多情 况下, 都是按照教科曲目的顺序, 或者是按照教师的主观判断, 是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音乐与人类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追溯人类历史也能清 楚的看到各种人类活动如:祭祀、节日、娱乐都是和音乐相 符结合,并存发展的。音乐也是连接社会和学校之间的锁链, 音乐对学校和社会来说是能两者带来活动的非常重要的事物。 音乐的教育意义是把音乐原本所具有的愉悦,快乐的体验以 及通过音乐进行人际交流的教育。老师应利用音乐活动表现、 教学方法、感受和判断力来向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音乐信息 来体验音乐、接触音乐、受到音乐的感动和得到音乐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马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探究》 {C}2001 年 9 人民出版社 . [2] 耿梦瑶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 {A} 2000 年 4 月 宏章出版社 .
2021.12 真情 文苑雅香 5 河南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民俗文化翻译 策略研究 刘 佳 郑州财经学院 摘要:随着我省深层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加快构建我省对外话语体系 , 树立良好对外形象 , 为 开放发展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成为一项具有迫切现实意义的重要战略性任务。河南民俗文化反映了中原人们的生活风貌,人 物风采,是郑州“黄河之都”的城市名片的重要亮点。民俗文化的翻译对民俗文化的海外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也是希 望通过所收集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一套比较合理的中原民俗文化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并且积极探索河南故事的国际化表达, 向海内外讲好河南故事、黄河故事,让河南走向世界,让世界拥抱河南。 关键词:对外话语体系;民俗文化;翻译策略 河南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任务 是讲好河南故事,助力河南发展。河南如何阐述自身的定位和 国际影响力对河南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 “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河南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将中原 文化融入“一带一路”,让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成为河南的 名片,不断扩大河南的影响力,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 供重要的软实力支撑。河南在长时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极 丰富的民俗文化,不仅包括民间工艺品、地方特色饮食等民 俗文化资源,而且还有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民俗文化资源。希 望通过本研究,能以中西方民俗文化差异为背景,提出适切 的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且推动河南文旅融合发展。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 导意见》 、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各地要重点支持汉语、中医药、 武术、美食、节日民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代表性项目走 出去。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 文化,例如 : 仰韶文化、少林寺、太极拳、拜祖大典、中岳庙 会、河南坠子、浚县泥塑和泥猴张,以及李天华剪纸艺术等 民间工艺。省会郑州市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以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 郑交会等为代表的节庆会展活动,极大地激发了郑州市的文 化市场的发展活力;以《风中少林》、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等为代表的文艺演出和以《梨园春》、《汉字英雄》等为代表 的电视节目打造了郑州市的文化品牌, 尤其是今年 《唐宫夜宴》 在春晚成功出圈后,让大众看到了中原文化的艺术魅力,端 午奇妙的开场舞 《洛神赋》 也让大家耳目一新, 纷纷点赞河南。 但是郑州特色文化产业开发状况与杭州宋城文化、西安雁塔 文化相比存在差距,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存在种种困难。 二、中原民俗文化翻译及外宣现状 近年来,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中原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对外传播越来越重视,但知网上面的高质量论文并 不多,尤其是中原民俗文化翻译和对外传播方面。作者以“民 俗翻译”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论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库、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库进行模糊检索,据不完全统计, 1984-2021 年期间,期刊论文共 253 篇,硕士学位论文 65 篇, 博士论文 0 篇。通过文献阅读发现,民俗翻译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极具中原特色的庙会文化,彩陶文化还有一些风俗故事, 节日庆典,祭祀文化,婚嫁礼仪,美食文化等在外宣翻译中 存在感很弱,没有体现出民族色彩和地域色彩。通过对之前 的文献的梳理发现,这些研究没有系统地提出一套针对民俗 文化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缺少实证分析与案例,只是空洞的 讲一些理论。而且外宣翻译应该从跨文化的角度,保留民俗 文化词语的文化个性。但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对目的 语读者的理解造成的障碍很难克服,需要在研究中找到适合 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既保留了源文化的独特性,也能满足不 同文化的受众群体。 三、中原民俗文化翻译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在跨文化交际中, 为了有效避免交际失误, 提高交际能力, 达到准确运用语言的目的,我们必须要深入了解语言的文化 内涵,尽量避免因为文化缺失或是文化差异造成的错误翻译。 奈达 (1993:110) 曾指出: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 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汇只有运用 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1. 文化缺失、语境缺失、场景缺失导致错误翻译 文化可分为知识文化 (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 和交
文苑雅香 >> 6 际文化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在跨文化交际过程 中,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这些文化的差异性势必会对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障 碍。因此,中西文化差异研究成了民俗文化翻译中不可缺少 的环节。比如 :“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 具体指“笔”“墨”“纸”和“砚”这四样工具,而这些信 息在翻译中省略了,被译成“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仅 仅将其字面意思翻译出来,显然并不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 2. 文化差异导致的歧义翻译 “龙”在中文中是神圣的象征,是中国人的图腾。许多 关于龙的词语如龙的传人、中国龙、龙飞风舞、龙腾虎跃等 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对龙的崇敬和喜爱。然而在西方,圣经中 的龙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因此英美报刊中对“亚洲四小龙” 的翻译经过文化转换后译为“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of Asia”。所以在翻译时要格外注意因为中西文化差 异导致的歧义翻译。 四、民俗文化翻译方法和技巧探索 对于民俗文化中文化缺失和文化差异导致的错误翻译或 是歧义翻译的现象,可以在翻译中将缺省的具体功能、用途、 出处和典故等信息补充完整,方便译文能更好的被外国读者 接受。 1. 直译加注法 在翻译技巧上,可采用形象的直译法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加上注解。这样既保留了英语的语言风格特色,又 使读者了解了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文化交流。比如 : 八仙桌 ( 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具 ) ,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Eight - immortal table” ,会让西方读者产生困惑———这个桌子 和八位仙人有何关联。因此,作者认为应该将缺省的信息补 充完整, 建议改译为“ Eight - immortal table(a table with a rectangular top, normally with eight seats around it)”。 还 有 上文提到的“文房四宝”,建议翻译为“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namely writing brush,ink stick,paper and ink slab)”。 2. 增译法 当翻译中涉及到了历史,文化、典故等方面,并且表述 十分简单,我们无法理解原文的效果时,应该按照目的语读 者的阅读习惯,适当增添一些解释性语言,交代所要翻译内 容的相关背景。比如一些人物名称,地点名称,朝代名称之 类,我们应当进行合适的说明与阐述,防止读者错误理解或 者无法理解现象的发生。例如介绍清明上河园,我们可以加 入一些背景知识,方便外国游客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原文 : 在 河南省开封市的西北角,有着一座大型的文化公园——清明 上河园。这座公园有着鲜明的宋代风格,可以说是宋代名画 《清明上河图》生动和艺术的再现,展现了蓬勃发展的北宋 京城的繁荣。走进花园,您会发现自己回到大约一千年前的 中国古代。译文 :In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Kaifeng city in Henan Province, there is a large cultural park - Qingming Shanghe Park. This park has a distinct Song dynasty style, can be said to be the song dynasty painting _Qingming Riverside Scene_ vivid reproduction. It shows the prosperity of the capital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lking into the garden is like being in the Song Dynasty. 3. 音译加注注释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又未被外界所熟知, 导致中原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英语中产生空缺现象。在翻译过 程中,对于目标语使用者所不能理解的事物可以用加注解释 的方式。比如:在河南,“三月三”善男信女们有到寺庙烧 香拜佛,以求安康的风俗,在介绍时,把“三月三节”翻译 成 “San Yue San Festival”,外国游客会一头雾水,并不能唤 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所以应该加上适当的解释,译成 “San Yue San Festival (The festival usually takes place on the third day of the lunar third month,when local people go to the temple to burn incense to pray for peace and wealth.)”。 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围绕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河南 形象和掌握国际话语主动权三方面构建河南对外话语体系, 要采取灵活变通的外宣翻译策略,为了方便目的语读者对于文 化信息的理解,需要进行表达性过滤。从目的语读者的思维 习惯和文化认知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扫除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让海外受众欣然接受,最终达到有效的外宣效果,真正做到 讲好河南故事、 传播好河南声音, 推动构建河南对外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凤霞 .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空缺现象探讨 [J]. 社 科纵横,2010(3):112 - 115. [2] 王大来 .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研究 [M]. 北京:中央编 译出版社,2012. [3] 徐志伟 . 民俗文化的外宣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J]. 长 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3):84-87. [4] 赵志敏 . 民俗文化的外宣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J]. 课 程教育研究,2017(17)114. [5] 关熔珍,原淼.当代中国关键词英译与对外话语体系 建设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2019(01):24-30. 课题信息:2021 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 : 河南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民俗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SKL-2021- 2068)。 作者简介:刘佳(1984,11-),女,汉族,籍贯:郑州, 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及英语教育。
2021.12 真情 文苑雅香 7 走向深度学习的音乐课堂 ——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为例 孙 欢 江苏省洪泽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的要求下,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于音乐,美术,体育这类的科目也越来越重视,在高考 的政策当中,也加入了一些加试的项目,来作为高考加分项,培养更多的特长生,丰富我国人才的类别。新的教育政策要求正 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而我国高中生的学习课堂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在一些副科目当中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课堂 参与度明显提高,并且能够在课堂之外也进行主动钻研,以学习为兴趣,进行深入探究,这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 当下的学生状态与教学理念与教育相关部门要求的培养学生科目核心素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本文笔者根据高中音乐教学的重 要意义,提高一些教学的策略,以深度学习这一视角出发,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策略;深度学习;音乐鉴赏 深度学习的学习理论最早由一位国外的学者提出,也可 以称之为深层次的学习。在基本概念的层面上,深度学习与 普通的学习不同的是,深度学习更加侧重于记忆式学习转化为 理解性的学习,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情况, 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将知识内容 更加牢固的记忆。在实施策略的层面上,深度学习主打从学 生的角度出发,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性,知识生 成能力,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学生的学习体验感等方面,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 到课本中的知识与其说是教书,不如说是在教人,而在高中 音乐这类学科的教学中,就是通过学科去教人。我国教育的 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本文深切地贯彻落实这一教学目标, 期望在高中音乐的教学当中,以深度学习这一方式培养学生 的整体能力与核心素养。 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当中的主要问题提出 (一)思维的懒惰性阻碍了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思维有两个特点 :1. 开放性的特点, 2. 生成性的特点,这两个特点也是思维的两个重要分流。在实 际的高中音乐教学当中,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负责在讲台上授 课, 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课, 二者之间仿佛设立了一个无形的墙, 将思维进行了阻断。学生与教师在课堂当中的职责分明,而 高中音乐又不似数学等学科, 需要学生不断的思考, 发现问题。 学生在高中音乐的课堂中,只是一味地跟随教师的思维方式, 而不是自己独立的思考理解,这就暴露可学生在学习音乐当中 的思维懒惰性,也从侧面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懒惰 性。何为思维的懒惰性?在学生的学习当中,学生不去主动思 考问题, 也就不会发现学习当中的问题, 更难以谈得上解决问题, 教师的讲课就形同吴鸡同鸭讲,没有教学的效力。造成学生思 维地懒惰性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来源于教师,是教师在教学当中 的思维懒惰性导致了学生的懒惰性,如果教师能够创新课堂教 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让课堂冲充满活力,积极地引导学生 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氛围,则会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 维从关闭状态转化为开放状态,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 音乐鉴赏中的情感也会更加认真的去品读,感悟。 (二)课堂主体不明确制约了音乐育人 教育相关文件多次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工 作开展的重心,但是当下的课堂弊端中,许多都包含了课堂 主体不明确这一因素,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 “教” 这个动作,而不是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学”的动作,这让课 堂的主体发生了偏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学习能动性 的培养。在我国不断颁布的教学改革措施中,都在引导课堂 的重心向学生偏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地教学内容更是注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在高中音乐的教 学形式中,抛除一些音乐的必修课程,也增设了有关音乐的 选择性课程,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拥 有选择的余地,发挥自己的学习选择权。但是一些学校在课 程模块的选择上,是没有征求学生的学习意愿与爱好的,而 是通过教师与学校管理层的共同商议进行决定,这样的教学 是违背了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当中,只 能被动的去接受需要学习的模块,这样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在 学习当中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知识的绝对化限制了核心素养的构建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注重知识的传输,熟不知, 这样的绝对化教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其他能力 的拓展。高中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仅包含扎实的音乐知 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 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想修养的提高与多方面能力的拓 展,是一个基于全全方位学习的方式。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 中的知知识绝对化,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他方面的弱化, 忽视了进行音乐教学的隐藏意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只 是机械化的学习知识,而体会不到音乐背后的人文价值与艺 术价值。学习当中的知识技能与学科素养都是核心素养当中 的组成部分,二者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而是通过一些特殊 的教学手段实现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应当认识到这 一层面。知识技能是停留在学生外部的一个因素,而科目素 养是蕴含在学生内部的一个品质,能够主导学生的行为,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地思想价值观念。所以,只有进行深度学习, 才能够使核心素养根植于课堂教学,更快的实现培养学生核 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目标。 二、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一)树立教学目标,加强学科育人的整合 每堂音乐课程都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就树立一个教学目
文苑雅香 >> 8 标,才能够沿着这个目标,不断向前,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 树立教学目标同时也是迈向深度学习的第一步。基于当前音 乐教学当中的师生的教与学的独立化,实际课堂的设计要以 整体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科育人的整合,推倒横亘在师生面 前的墙。 高中音乐学科的科目素养笔者主要总结了三个方面 :1. 乐感的审美能力,2. 艺术的表现能力,3. 对于音乐的感知理解 能力,这些都是互通的,有着内部的联系,只有进行整体化 的音乐课堂设计,才能够让学生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进行 全面的发展,这也是进行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大重要途 径。 1. 教学策略 第一步,教师要深度挖掘本堂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明 确教学的外在目标与内在不目标,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设计课 堂教学流程。第二步,要根据科目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 搭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进行学习。 第三步,搭建音乐学科与其他方面教育内容的桥梁,让其实 现互通,灵活的运用。 2. 教学案例 本小节案例内容以《高亢的西北腔》为例子,进行阐述。 首先,要让学生们明白,我国的西北地区都包含哪些省份,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民族特色的音乐。西北地区主要包含陕 西省, 宁夏省, 青海省等地, 而西北地区的人们更加喜欢民歌, 这是西北地区人们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具备鲜明的民族音 乐的色彩。其次,带领学生进入西北腔音乐的赏析。播放电 子课件《信天游》,这首是陕西省著名的民歌,很多影视剧 也会将这首歌作为主题曲,相信很多学生对于这首歌都是有 所耳闻,这首歌将黄土汉子的气势演绎的淋漓尽致。在歌曲 的音律上面,这首歌曲的音调高低不同,全程利用具备陕西 口音来演唱,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线条来描绘出不同地方音 调的高低,一个水平线为准,音调比较高的地方就超出水平 线, 音调低的地方就低于水平线, 先将整首歌的旋律进行了解。 在了解完毕旋律之后,进行歌词的了解。歌词当中形容的“山 丹丹花”是黄土高坡上的阴坡生长的一种植物,颜色鲜艳, 很多西北地区的人们都非常喜欢山丹丹花,也代表了一种家乡 的情怀,很多西北地区的民歌当中,都会有对于山丹丹花的 形容,比方说《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民歌。信天游这首歌 充分表现了陕北地区民歌的特点,一般都采用两句式,上一 句永远比下一句的字数少,上一句是 2+2+2,下一句是 3+2+2 的形式,整体上比较押韵,有一定的规律。在看歌曲的情感, 信天游也不仅仅是一首歌,也是陕西省的一种歌曲表现形式, 他主要有酸曲以及肯定山曲两部分构成,浓缩了陕西人民的 生活特点,将陕西地区人们心目中对于劳动,美好生活的向 外体会的淋漓尽致。比方说“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蓝, 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了”,表现了歌唱者的想念之 情,针对于信天游这首歌曲来讲,表达的更多的是对家乡的 思念与热爱。教师带领学生从歌词到情感,来进行富有西北 腔的音乐赏析,让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之下,进行深度的学习, 提会歌曲当中的情感,从而更好的赏析音乐,理解音乐,用 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受,由耳入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 核心素养,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以教学内容出发,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陶知行教学理念强调“生活即是教育”,往往通过学生 生活方面进行教育的引导,能够使知识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 受。音乐本就是人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代表了人们情感的 抒发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音乐, 可以建立音乐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利用音乐当中积极向 上的元素来促进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生活的积极性。深度学 习具备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外部的学习内容转化为 学生内部的精神力量, 实现知识的转化应用, 进行深度的加工, 这也是教学的魅力。 1. 教学策略 利用音乐来展现学生的生活,从音乐映像出学生生活当 中的点滴以及一些事物,挖掘音乐的价值,适当的时候,可 以采用类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 上地思想价值观念。 2. 教学案例 在《对祖国山河的礼赞》这个教学模块进行教学的时候,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赏析一些音乐,来提高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怀,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更加地热爱祖国。 家乡是学生的小家,国家是学生的大家,但是对于学生来讲, 每天都生活在祖国的保护伞之下,生活离不开祖国的保护。 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课件, 比方说《游击队歌》《南泥湾》等歌曲,将抗日时期我国歌 名战士的艰辛与坚持,不惧危险的抗战状态表达出来,让学 生明白当下的生活来之不易。在利用视频课件,来播放一些 祖国的这一百年间的建设变化,乡村中的茅草屋变成了瓦房 甚至二层小楼,城市当中的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人们生活的 困苦变成了吃饱穿暖,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在现代歌颂祖 国山河的歌曲也有很多,比方说《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都能够体现出当下国家的美好建设, 从而反应出人们生活中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教学对 比,激发出学生心目当中地爱国热情,教师让学生进行思考, 在当下,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应当如何建设祖国,促进祖 国的发展,展开学生思考与议论的翅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 的理想,并且能够实现爱国主义的教学。 三、结束语 在音乐学科育人的路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探索和研究。 如,如何能让学生从愿意提问题,到能提出问题,再到能独 立解决问题,而不只是回答教师的问题。再如,预设的“度” 应如何把握?…… 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与思考。音乐 育人永远在路上,作为当代的高中音乐教师,应当在教育的 同时,提高自己,利用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顾喜叶 . 走向深度学习的音乐课堂—以高中音乐鉴赏 教学为例 [J]. 名师在线 ,2021,(20):83-84. [2] 马俊燕 . 走向深度学习的音乐课堂—以高中音乐鉴赏 教学为例 [J]. 中国音乐教育 ,2019,(8):25-29. [3] 马俊燕 . 走向深度学习的音乐课堂——以高中音乐 鉴赏教学为例 [J]. 复印报刊资料 ( 中学政治及其他学科教与 学 ),2019,(11):45-49. [4] 马俊燕 . 走向深度学习的音乐课堂——以高中音乐鉴 赏教学为例 [J]. 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2019,(11).
2021.12 真情 文苑雅香 9 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探析 王 飞 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二小学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对学生素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小学音乐授课应当加强对素质教育理 念的融合力度, 确保学生能够得到科学引导, 使其素养得到全面、 综合培育,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针对素质教育视角下, 小学音乐授课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我国经典教育体系对学生素质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在 这种背景框架下,学生仅需完成文化课程的学习即可达到授 课目标,容易出现高文化、低素质的负面问题。为解决此类 现象, 我国开始提出素质教育理念, 并将其与授课体系相整合,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文化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 素质培育。小学音乐课程在素质教育视角下需要落实多种应 用策略,确保学生的素养能够得到正确培育,使他们的思维 逻辑得到科学引导,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素质教育基础概念简析 素质教育属于已经提出多年的基础目标,其在教学体系 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仍 然暴露出了一定程度的执行问题。例如,大部分教师对素质 教育理念内容普遍存在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同时执行积极性 较差,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正确引导。在这种情况下,一 部分素质教育理念执行策略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下,容易导 致学生思维出现认知偏差,不利于后续进一步教学。素质教 育最早提出于 1985 年,这一教育理念主要针对个体在素质层 面上存在的发展水平进行训练,包括政治、思想、道德、身体、 心理、审美等多个基础维度 [1]。通过对这些维度进行教育,可 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引导,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最终成为 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在实际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理 念需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落实,确保其实施策略能够得到科 学部署,避免学生素养得到不正确的培育。因此,需要重视 素质教育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展开方式,确保其能够符合引 导需求,为小学生未来成长提供理想条件。 二、小学音乐展开素质教育的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启发智能 通过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展开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启发学 生的智能,使他们在发育过程中得到科学助力,进一步强化 基础素养与应用技能。经典教育体系中,对音乐课程的重视 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老师与家长均没有意识到音乐内容对 学生智能的启发作用。随着我国教育认知逐渐发展,学校与 群众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大部分教师开始了解 音乐对学生智能的启发作用。通过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 音乐教学课程,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思维引导教学中了解自身 智能的发展方向,继而强化启发效果,使音乐技能与素养得 到全面培育 [2]。因此,需要明确素质教育对小学音乐的教学辅 助作用, 确保其能够得到科学部署, 进一步强化智能启发功能, 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小学音乐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其对学生 成长的重要作用。音乐本身具有良好的成长辅助意义,其能 够舒缓小学生个体的情绪,使他们能够有效调节心态,缓解 日常课业的压力。音乐教学素材存在大量舒缓节奏,教师可 以利用这些节奏使学生自行调节自身心态,达到健康成长目 标。通过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音乐教学课程,可以充分陶冶 小学生的基础品质,使他们能够建立正向思维观念,达到素 质培育目标。同时,这种培育作用也可以反哺音乐教学本身, 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内容的接受程度,使他们激发自身主观 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学课程中,间接增强学习效率。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对素质教育方案进行灵活调整,使其 能够贴合小学音乐课程的授课细节,充分强化学生的基础素 养与音乐技能,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提供理想条件。因此,需 要重视素质教育对小学音乐授课的发展辅助作用,确保其能 够强化学生的心理观念积极性,使他们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 健康成长。 三、小学音乐开展素质教育的策略途径 (一)注重教学环境创设 在小学音乐课程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学 环境的营造,确保学生可以充分融入音乐课堂氛围,并在这 一氛围中接受素质教育,达到最佳引导效果。经典音乐教学 体系中,教师属于课堂的核心主体,对学生具有直接且绝对 的掌控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仅能被迫接受知识灌输, 对素质教育的抵触程度较高,不利于音乐课堂开展素质教学。 为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尽可能提高其自主 权利,使音乐课程主体能够得到科学转移 [3]。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同时还可以削减其对于素 质教育的抵触程度,进而营造良好的素质教学环境,充分强 化音乐内容与素质观念的融合效果,为后续进一步引导打下 坚实基础。此外,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创新授课理念,
封面
共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