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全科互知
全科互知
2023年6月 第6期 总第83期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主管单位: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编辑部 编 委: (按姓氏拼音排列) 曹明海 曹一鸣 陈进前 程晓堂 戴启猛 戴羽明 顾之川 郭玉英 黄 伟 黄远振 蒋京丽 李 卿 李 艳 刘道义 潘小明 渠东剑 孙杰远 唐剑岚 汪晓勤 王 磊 吴立宝 吴正宪 邢红军 徐国辉 余党绪 张海银 张维忠 赵占良 郑桂华 郑毓信 主 编:石立民 执行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黄珍平 编辑部副主任:刘 华 潘 安 编 辑:朱晓灿 罗小荧 周彩珍 陆顺演 特约美编:杨 阳 责任技编:蒋 媛 地 址:广西南宁市鲤湾路8号 邮政编码:530022 编辑部电话:0771-5877925 5865557 投稿邮箱:zxxktjxyj@sina.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1400/G4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1421 邮发代号:48-179 Contents 目 次 课堂评论 1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教育 朱 哲,王敏霞 课堂研究 7 数学教材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模拟实现:特征及其 教育价值 徐章韬,李 玲 13 素养立意下初中英语主题单元课本剧创编演例析 邓国丽,徐国辉 18 基于设计思维开展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2为例 骆 琤,郑渭花 课堂聚焦 特设专栏: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 十五 ) 23 精准聚焦·层级进阶·迭代发展 —— 《海底世界》 《两茎灯草》 三层级教学课例评析 —梅培军 25 《海底世界》三层级解读及教学设计 ( 第1课时 ) 陆巧艳 28 《两茎灯草》课堂实录 蒋 瑜 教学设计 33 聚焦主题意义的“五维五步”高中英语单元整体 教学设计 陶丽艳 全科互知
印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印刷厂 发行: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订阅: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编辑部 定价:15.00元 刊训 立足课堂,面向教学; 立足纸媒,面向多媒; 立足当代,面向未来; 立足全国,面向世界。 本刊声明: ·本刊倡导原创,拒绝抄袭、剽窃及 其他侵权行为,作者文责自负,本刊概不 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本刊对采用稿件有文字上的删改 权,不同意删改者,请于来稿中声明。 ·凡本刊录用的稿件,如无特别声 明,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对其作品行 使网络传播、汇编出版等再使用的权利; 本刊按规定向作者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 各项权利的报酬。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 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 《中 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及CNKI系列数 据库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 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免费提供作者文章评 价统计分析资料。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 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 当处理。 ·来稿不退,三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 者可自行处理,本刊不再另行通知。 本刊微信公众号:搜索微信号“zxxktjxyj” 或“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或扫一扫微信 二维码: 课堂新探 39 聚焦学科大概念促进文本层级进阶的深度学习 ——统编高中语文革命传统文化作品教学有效性探索 曾 懿,潘 琪 43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 ——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温莹莹 48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以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梁晓佳 52 基于关键能力测评的小学数学命题策略探析 王 江,陈睿萱 56 指向初中生模型观念培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以一次函数、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 朱宸材,茅莉萍,徐芷筠 61 全息理论支撑下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应用探究 房 晶 68 支架理论视角下读写教学模式例谈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5的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为例 董 芳 71 概念的历史分量 ——以 “民族国家” 概念为例 唐 玲 76 核心素养视域下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左开俊,陆敏刚 特别策划: 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专栏 81 数学优化思想的培育:实践展开及可能路径 刘师妤,刘祖希,周龙虎 全科互知
2023年第6期 总第83期 【 课堂评论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教育 朱 哲,王敏霞 (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 【 摘 要 】 为进一步应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数学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对 ChatGPT如何辅助学生解数学题、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数学教育发展进行分析。此外,研究者还从铭记立德 树人使命、推进核心素养落地、拓宽思维训练路径、铸就“人师” “机师”联袂等方面,对人工智能热潮 下数学教师应对“取代威胁”的措施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ChatGPT;人工智能;数学教育;数学教师 2022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ChatGPT ( 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是以深度学习 和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等技术为基础,经过针对海量 数据的预训练,能够根据用户指令,生成内容丰 富、风格类人的自然语言文本的大型生成式人工智 能语言模型 [ 1 ] 。作为一个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 聊天机器人,ChatGPT 一经问世便震惊世界,迫使 教育工作者重新想象和变革教育的未来,教育的转 型也将不可避免地围绕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 智能。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教育 数字化战略行动” , “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 ,加 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 2 ];习近平总书 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一 系列重要部署,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 [ 3 ] 。数学属于 基础性学科,数学教育有力助推着国家创新型人才 的培养。为此,本文对未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 工智能如何融入数学教育进行分析,并针对人工 智能时代下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提出一些建议。 一、ChatGPT 能解数学题:对于数学教育 是“敌”还是“友” ? ( 一 ) 人工智能解数学题现状 有人曾用ChatGPT做“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 生全国统一数学考试”试卷只得了45分 (满分150 分) ,可见它可以解数学题,但正确率并不高。这 也反映出人工智能不具备较强的数学抽象思维和逻 辑推理能力的实质。而 OpenAI 公司最近新发布的 GPT-4就可以处理图像内容,相对于ChatGPT有更 丰富的知识和更强的理解推理能力,它在满分是 170 分的 GRE 数学考试中考了 163 分,超过 80%的 考生。但 GRE 的数学题难度实际上和中国小学数 学题差不多 [ 4 ] 。 由此,虽然GPT-4和ChatGPT像是“数学不太 好的文科生” ,但 GPT-4 相较于 ChatGPT 的数学解 题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研发团队只需在其大 模型上不断“打补丁” ,加入数学领域的解题算 法,人工智能的解题水平必将突飞猛进。 (二) 是“友”亦是“敌”——人工智能会解 题存在潜在风险 ChatGPT 确实能弥补教师讲题时间滞后于学生 解题的不足,但学生只有在解题时独立思考,主动 建构知识,调动已有的经验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 实质,解题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如今人工智能 加剧了学生不思考就能解决问题的风险。 知识图谱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技术,典 型的应用包括语义搜索、智能问答、可视化决策支 持。其中智能问答指系统通过对用户的自然语音进 行理解,能够准确解析用户语义、理解用户意图, 并给出更精准的答案;可视化决策支持指通过统一 【 作者简介 】 朱哲,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王敏霞,在读 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1 全科互知
2023年第6期 总第83期 的图形接口,结合可视化、推理、检索等为用户提 供信息获取的高效入口。这两种技术提高了学生语 音搜题和拍照搜题的效率,助长了学生“思维的懒 惰性” 。并且人工智能若仅仅像搜题软件或网站直 接给出答案,就大大降低了其“智能”的本质。 (三) 化“敌”为“友”——人工智能辅助解 题的发展方向 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有先验知识不足 和缺乏对个别学生的个性化支持 [ 5-6 ]。著名学者梅 耶也指出“及时反馈”是有效开展练习的四条实证 原则之一 [ 7 ]。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支持学生数学学 习、及时反馈与诊断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这个维度 上,具有天然的、教师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随着ChatGPT的迅速崛起,世界各地的教育机 构纷纷限制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但这种焦 虑可能是多余的。因为有上进心的学生在得出数学 题答案之后一般会追本溯源地跟着答案重新推理演 算一遍;没有上进心的学生即使没有人工智能,也 可以抄别的同学的作业。所以,利用好人工智能的 优势,改变人工智能“直接给出题目答案”的现 状,将辅助数学解题真正地转变成辅助数学学习才 是出路所在。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三种人工智能 辅助数学学习的方法。 1.启发式辅导法 “产婆术”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用于引导 学生自己思索并得出结论的方法,其分为四部分: 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人工智能先让学生自己 输入对试题的想法,然后自动识别出其中的错误, 此所谓讥讽;接着从学生发生错误的地方入手,给 出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回忆知识,此所 谓助产;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答案之后,要提炼出该 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同一类题的解题思路,这是本 质的东西,此所谓归纳;最后进行总结,帮助学生 捋顺思路,此所谓定义。通过启发式辅导让学生从 一道数学题出发,掌握一类含同一数学思想方法的 题型,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 8 ] 。 2.问题链式辅导法 问题链教学为学习者积极参与意义建构的过程 提供了可能,促进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形成良好的心 智模式,从而达到深度理解。 [9]人工智能需要以问 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题背后的数学思想 方法,通过给出提示性问题,自动生成问题链,引 导学生自己一步步解出问题,同时解释为什么可以 这么做、怎么想到这种思路,进而完成与学生的对 话。 3.迁移式出题法 人工智能通过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之后,应从海 量题库中撷取 3~5 道题目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检 验、巩固、提高。这几道题的难度应是由易到难、 拾级而上的,从相同题到类似题再到延伸题,在满 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完成这一 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进阶,达到助推学习者学会思 考、规避人工智能时代下学习者思维能力退化风险 的目的。 二、数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人工智能将给数 学教育带来什么? 数学教育被认为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 务,当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如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 的及时反馈等。有研究者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 的教育中扮演十二个角色 [ 10 ],充分发挥这十二个 角色作用将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方法。结合数 学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应充分扮演 好在数学教育中的三个角色。 ( 一 ) 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助教 人工智能可以解决教师资源不足、线下教学时 间空间受限的问题。教师可先录制素材,再用人工 智能将录制好的内容打碎、重组,产生新的教学内 容,给学生线上一对一的直播课教学体验;人工智 能也可以替代教师完成机械性的工作,如智能批 改、智能测评。 ( 二 ) 解决个性化问题的智能导师 数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科性,学生能力的分化 会随着数学抽象的不断深入而愈加明显 [ 11 ],教师 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水平精准教学,而人工智能为 精准教学提供了可能。 1.个性化辅导 当学生遗忘基础知识时,人工智能凭借信息数 量多、速度快的优势,根据学生输入的关键词迅速 提供完备的知识体系。除知识结构图外,人工智能 图片、微课视频的呈现更符合人类大脑天生通过图 像接收、传输和处理信息的事实,学生对知识掌握 更牢固。并且人工智能会提供举一反三的例题,满 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2 全科互知
2023年第6期 总第83期 2.个性化监督 人工智能赋能数学课堂观察,为教学中生成的 多元化、动态化数据的记录提供了保障。研究者针 对教师教学的反思做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 [ 12-13 ] 。在 此基础上,教师应将目光转向学生学习行为的改 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 学习行为状态,对个别学生进行有效干预,提高学 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专注度,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 的知识点。 3.个性化评价 学生将完成的课后作业数据传输至人工智能平 台,AI技术赋能的“智慧作业”平台通过学生完成 作业批改后的数据分析统计情况,向学生、家长端 推送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支持资料包 (包括习题微 课、错题本及举一反三习题等) 。个性化定制的学 习资源可以让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 14 ] 4.个性化补救 教育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学生平时作业完成的情 况、查询的知识点的内容等,利用云计算、大数据 多维度地分析每个学生的教育数据,精准诊断出学 生数学学习的疏漏与不足,并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 况的个性补救复习计划,达到数学精准教学和精准 学习。 ( 三 ) 促进数学深度学习发生的互助同伴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发现问题 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正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深度学习 方能帮助学生吸收内化知识,提升迁移创新的能力。 1.创设智能仿真数学情境 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美国各州共同核 心标准以及欧盟核心素养框架都强调要重视不同情 境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 15 ],真实的情境能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达到深度学习。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扩展现实技术为数学课 堂上的智能仿真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了技术支 持 [ 16 ],信息技术与教室的深度融合使数学教室具 备智慧学习环境的特征 [ 17 ]。学习者在突破物理空 间局限的虚拟情境中,与各种对象进行直接交互, 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而获得 强大的交互性、沉浸感。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知 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三维的虚拟场景中, 使其直观感受立体几何的学习方法;在介绍历史数 学名题时,利用人工智能将古代数学家带到学生眼 前,让学生跨时空地与古代数学家对话等。情境的 创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我效能 感,从而达到深度学习。 2.成为跨学科教育的技术科学力量 首先,数学是学习人工智能这一门技术科学必 备的基础学科。人工智能的核心和数学一样,也是 算法,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某种形式来更好地为人类 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 还是深度学习,都要用到数学建模思维,脱离了数 学建模思维,人工智能就达不到所谓的“智能” 。 并且高中数学知识中的“流程图” “向量” “条件概 率” “梯度下降法” [ 18 ]等都为人工智能奠定了知识 基础。 其次,人工智能融入数学能让学生体会数学实 用价值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人工智能中的编程能 力能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而计算思维中的解决问 题、建模、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概率和统计也是数 学思维中的要素。换言之,人工智能将为数学的跨 学科教育提供知识素材多样、契合度高的教育资 源,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22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中 指出,继续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建设、应 用与推广工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包 (初中 版和高中版) [ 19 ] 。因此,数学教育应从能力和素养 方面建立数学学科与人工智能教育的衔接,培养具 备复合知识、深度思考能力和跨界能力的创新型人 才。 3.辅助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如上文所述, “创设智能仿真数学情境” “解决 个性化问题”都是人工智能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途 径和手段。其一,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基于特定 的学习情境,逼真的三维场景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 的、沉浸式的感知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二,个性化的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 有效提高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达到理解知识、运用 知识、创新性运用知识的进阶。例如,机器人和虚 拟导师能够模拟人类导师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 兴趣和需求,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辅助他们探究更深的高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问 题解决能力;自适应学习系统通过诊断评估学生学 习的进度和表现,判断学习者的发展水平与高阶思 3 全科互知
2023年第6期 总第83期 维能力,动态调整与之适配的学习内容和难度, 推送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在真正掌握知识的基 础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例如自适应学习 MOOC 系统。 [ 20 ] 此外,人工智能通过收集多元数据,选择决策 树、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训 练和优化模型,达到精准的数据分析,为学生创新 思维的表征提供了可能。教师能依据人工智能建立 的思维特征模型,了解学生高阶思维和认知发展的 状况,并进行人为的干预。例如 Hussain 建立的学 习者特征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从小组合作讨 论等学习活动数据中识别出思维活跃度低的学生, 教师进而提供干预措施督促个别学生,提高他们的 思维度和活跃度 [ 16 ] 。 三、对数学教师的挑战:人工智能能取代教 师吗? 尽管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承担着重要角色,但 教育是一项情感密集型工作,教师永远不会被人工 智能取代,只是部分教师会被淘汰。如何成为不被 淘汰的教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 一 ) 教师为何不可取代? 随着技术的发展, “教师是谁”这个问题有了 新的答案: “机师”与“人师”并存。 “机师”通过 被输入的逻辑运算规则能模拟人脑思考时的运作方 式,它本身不明白每个行为的缘由和目的。 “机 师”也没有生物学的基础,没有人类的情感、价值 观、精神、灵魂,无法替代教师满足学生被理解的 情感交流需要 [ 21 ],唯“人师”才是人类灵魂的工 程师。 ( 二 ) 教师为何会面临淘汰? “机师”完全可以取代“人师”的部分角色, 如课程设计、知识检索、作业批改与反馈。人工智 能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将优秀教 师请进教室;课程信息化的共享平台加速了全国优 质教学学习资源的共享 [ 22 ]。因此,人工智能完全 可以“淘汰”部分只传授知识技能,不传授数学思 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 ( 三 ) 如何成为不被淘汰的数学教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 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指出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全 球化世界中教育面临的各种新要求和挑战,不断反 思和调整教师的使命和职业。笔者认为,能应对人 工智能挑战的未来的数学教师应该是能够铭记立德 树人使命,推进核心素养落地,拓宽思维训练路 径,铸就“人师” “机师”联袂的优秀教师。 1.铭记立德树人使命 数学教师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态度,传递给学生 人工智能所不能传递的信息,即那些在数学课堂中 即席抒发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赞叹,对中国古 代数学发展辉煌历程的敬畏,对中国数学家睿智明 理的称颂。要灵活利用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体 系中的辩证因素等从数学的角度为德育建设贡献力 量,引导学生沉浸式感受数学的观念精神、思维方 式。例如,在讲解“尺规作图”知识点时,教师可 以补充欧几里得的《原本》和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 思想,引导学生探求尺规作图的由来,感受数学家 们探求“如何作三等分角”时不畏苦难的精神。而 这些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此外,在数学学科融入德育理念的过程中,教 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利用丰富的表情、 亲切的鼓励让课堂充满真实的情感流动;利用数学 游戏增加数学趣味;利用数学史、数学文化增强数 学的人文气息,从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自 我效能感。 2.推进核心素养落地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 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与关 键能力 [ 23 ]。为了不被淘汰,教师应注重教授学生 所能受用终身的数学思想方法,将数学核心素养的 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设想过程性 目标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反思“经历什 么” “探究什么” ,更要明确“得到什么” ,例如 “形成几何直观素养” “形成数学抽象的素养”等。 此外,教师备课应当把相对成逻辑体系的知识整合 在一起,考虑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 什么样的知识能力,达到什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接着再考虑如何在过程中体现 [ 23 ] 。 3.拓宽思维训练路径 ( 1 ) 以“训练高阶思维”为径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有的数学教师对于数 学概念讲解不到位、数学题的讲解只注重解题过 程未突出思想方法,数学探究活动重形式不注重 学生主动性和思维的培养等情况普遍存在。而知 4 全科互知
2023年第6期 总第83期 识只有通过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能力的深度理解 才能成为灵活性的、建构性的知识。 [24]因此,一 方面,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内容的处理应当以引 导学生深度思考为核心思想,运用人工智能设计 虚拟数学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从而促进学生高阶 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在讲解数学知识 点和题目时注重教授其背后的思考路径、数学思 想方法,精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 究,让学生的思维水平达到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 中的“分析、综合、评价”层级,而不是仅仅停 留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机械化运用方面。教师 通过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高 阶思维水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问题解决者。 ( 2 ) 以“训练计算思维”为径 计算思维 ( CT ) 包括计算机科学或程序员所 拥有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包括数学和工程思维技能 以及算法、顺序、过程和建设性思维等高阶技能。 PISA 项目组在 《PISA2022 数学框架》 融入了计算 思维教育评估的相关内容,旨在探索通过学科教育 培养计算思维、发展青少年数字素养的有效途 径 [ 25 ]。传统的数学知识学习已经无法满足人工智 能时代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编程、数据分析与处 理能力都将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素养,而教师 将人工智能领域的编程内容注入数学教育中将为学 生采用计算视角解决数学问题创建新的学习环境与 方式,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 《2022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指 出要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包,但目前还未有很 成熟的课程支持。笔者建议,一是教师要注重在数 学思维与计算思维重叠的共同领域 (建模、分析和 解决数据、统计与概率技能等) 下功夫,有意识 地将人工智能中的编程知识渗透在教学内容中。 如在学习有关概率与统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 以补充人工智能中有关概率的编程方式,以人工 智能的视角让学生体会以编程能力为内核的计算 思维。二是教师要注重透过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 人工智能与数学思维的相通之处。如无论是人工 智能的机器学习,还是深度学习都要用到数学建 模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补充从建立解决现实问 题的数学模型到创作编程模型的转化案例,发展 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三是教师要从人工智能虚 拟情境创设到虚拟现实下的 3D 技术刻画数学模型 等人工智能对数学教育的革新内容中,凸显计算 思维工具对数学教育的作用。 4.铸就“人师” “机师”联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倒逼全球教育进 入数字化转型,课堂变为“人师” “机师” “学生” 三位一体的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教师在发挥不可替 代的优势的同时要提高自己协同“机师”教学的能 力,只有“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共生共长, 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 ( 1 ) 基于自适应学习平台以及智能教育软件因 材施教 教师应使用智能教育软件来创建个性化数字教 学资源,利用人工智能创建不同难度等级的知识讲 解素材,如在线课程、视频教程、互动模拟实验 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人工智能在根 据学生平时在自适应平台上的学习数据诊断其数学 学习需求后,会针对其薄弱之处进行个性化学习定 制、推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素材并给予教师实 时的反馈。教师要根据自适应学习平台评估的学生 学习情况及表现,仔细了解学生的能力情况、知识 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导向对 学生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 2 ) 基于虚拟实验室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数学实验凭借其实践性的特点可以给数学教学 增添许多乐趣,它将高强度的抽象性知识与现实世 界进行联系,达到数学知识的“去抽象” ,增强数 学的亲和力,帮助学生应用知识 [ 26 ]。教师需要借 助人工智能创建虚拟实验室来模拟真实的数学实 验,虚拟实验室也会提供实时的反馈和指导。而教 师在此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数学实验 活动开始前将学生分好小组,准备好分级的指导性 问题串,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者、学会怎 样学习的人。实验完成后,教师也要对实验进行评 价反馈,帮助学生反思进步,达到“人师”与“机 师”的联袂。 ( 3 )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机联袂 人工智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并不意味 着所有的教学工作都要依赖人工智能,教师应考虑 各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七到十二岁 的儿童的思维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方式正逐 渐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5 全科互知
2023年第6期 总第83期 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大部分仍然建立在直接与感性 经验的基础上。所以,针对小学学段的孩子,其适 应人工智能的全自动化能力还不够强,教师若过度 依赖高级的人工智能只会与数学教育的初衷背道而 驰。教师采用小游戏、口算、动笔的方式比人工智 能系统直接给予知识更踏实有效。相比之下,初、 高中学段学生的思维已经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 平,其自控力相比于小学学段的孩子也有了很大的 提升。因此,教师要能够充分运用智能虚拟仿真工 具、3D 互动体验工具等,使用数字技术来促进和 加强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可 以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动态采集课堂教学数据,针对 学生的状况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达到人工智能技 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面对人工智能对数学教育的冲击,深入观之、 包容待之、审慎行之方为正确的态度。我们应把握 契机,顺势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数学教 学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红利促进数学教 育数字化转型,共筑数学教育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 1 ] 蒲清平,向往.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 的变革影 响、风险挑战及应对策略 [ J ]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23 ( 3 ) :1-13. [ 2 ] 李锋,顾小清,程亮,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逻辑、 内驱动力与推进路径[ J ].开放教育研究,2022( 4 ) :93-101. [ 3 ] 罗祖兵,郭超华. 新中国成立 70 年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的回顾与展望 [ J ] .中国教育学刊,2020 ( 1 ) :55-61. [ 4 ] 俞陶然.GPT-4 来了!考试能力惊人,还会“读图编 程” [ N ] .解放日报,2023-03-16 ( 5 ) . [ 5 ] ACHARYA B R. Factors affecting difficulties in learn? ing mathematics by mathematics learners [ J ] . 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2017 ( 2 ) :8-15. [ 6 ] DAVADAS S D,LAY Y F.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mathematic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 proach [ J ] . 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Science and Tech? nology Education,2018 ( 1 ) :517-529. [ 7 ] 梅耶.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 M ]. 盛群力,丁旭,钟丽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 8 ] 代钦.可视的数学文化史 (三) :苏格拉底的数学教学 智慧 [ J ] .数学通报,2016 ( 8 ) :1-8,16. [ 9 ] 唐恒钧,张维忠,陈碧芬. 基于深度理解的问题链教 学 [ J ] .教育发展研究,2022 ( 4 ) :53-57. [ 10 ] 钟秉林,尚俊杰,王建华,等.ChatGPT 对教育的挑 战( 笔谈 ) [ J ].重庆高教研究,2023( 3 ) :3-25. [ 11 ] 路亚飞,朱哲.“互联网+”让传统数学教育“智 慧”转型 [ J ] .中学数学杂志,2017 ( 2 ) :1-4. [ 12 ] 刘清堂,何皓怡,吴林静,等.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 教学行为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J ] . 中国电化教育,2019 ( 9 ) : 13-21. [ 13 ] 卢国庆,谢魁,刘清堂,等.基于人工智能引擎自动标 注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J ].开放教育研究,2021( 6 ) :97-107. [ 14 ] 唐旭,张远伟,张国强.基于智慧作业生态圈的作业 AI自动批改探索与实践 [ J ] .中国电化教育,2023 ( 4 ) :115- 121. [ 15 ] 张侨平.西方国家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素养:比较与展 望 [ J ] .全球教育展望,2017 ( 3 ) :29-44. [ 16 ] 胡小勇,孙硕,杨文杰,等.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 高阶思维培养何处去 [ J ] .中国电化教育,2022 ( 12 ) :84-92. [ 17 ] 龚舒倩,朱哲.2035 年的中国数学教育 [ J ] . 中学数 学杂志,2021 ( 7 ) :1-4. [ 18 ] 安彦斌.从韩国高中“人工智能数学”课程看高中数 学课程与人工智能教育的衔接 [ J ] . 数学教育学报,2022 ( 5 ) :36-40. [ 19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2020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 安全工作要点》 的通知 [ EB/OL] . ( 2020-03-30 ) [ 2021-04- 20 ].http://www.zsedu.cn/info/810379.jspx. [ 20 ] 方海光,罗金萍,陈俊达,等.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量 化自我 MOOC 自适应学习系统研究 [ J ] . 电化教育研究,2016 ( 11 ) :38-42,92. [ 21 ] 何菊玲,牛雪琪.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劳动的非 物质价值属性及其不可替代性 [ J ] . 中国电化教育,2022 ( 9 ) :98-106. [ 22 ] 鲍佳丽,朱哲. 高质量数学教育:内涵与标准 [ J ] . 中学数学杂志,2022 ( 12 ) :1-4. [ 23 ] 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 心素养的培养为例 [ J ] .中小学管理,2017 ( 1 ) :35-37. [ 24 ] 钟志贤. 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 展 [J] .电化教育研究,2004 ( 11 ) :13-19. [ 25 ] 崔志翔,徐斌艳. 数智时代国际基础学科计算思维 教育发展的策略、方向与启示: 《PISA 2022 数学框架》 之思 考 [ J ] .远程教育杂志,2022 ( 6 ) :13-21. [ 26 ] 黄高湧.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落实高中数学建模核心素 养 [ J ] .数学通报,2021 ( 6 ) :40-44. ( 责任编辑:陆顺演 ) 6 全科互知
2023年第6期 总第83期 【课堂研究 】 数学教材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模拟实现: 特征及其教育价值 徐章韬 1,李 玲 2 ( 1.华中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福建厦门 361100 ) 【 摘 要 】 数学教材中的模拟方法是一种再现抽象对象具体内容的处理方式,多采用物理方法,通过 实物、模型等模拟具体情境,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化、具体化,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思想 方法的形成过程。研究者通过分析数学教材中模拟方法的分类及特征,并对模拟方法的教育价值进行讨 论,认为模拟方法能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丰富认知结构,模拟方法的信息技术实现支持“做中学” 。 【 关键词 】 数学;模拟方法;实物模型;教育价值 一、问题提出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特点的学科,这种 抽象脱离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只保留了数量关系 与空间形式。如,从一个苹果、一棵树中抽象出数 字“1” ,从天上的圆月、水中的涟漪中抽象出 “圆” 。中学数学中的抽象内容多是从可感知的具体 情境中抽象而来的。这些抽象内容让不少学生觉得 数学难学难懂,往往是由于未能将所学内容与所见 实际或已有认识建立起联系,未能认识到抽象对象 的清晰表象,认为一些数学对象是凭空产生、虚无 缥缈的。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虽不必处处亲 身经历,但也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认知基础,才 能领悟“虚幻”之实。 数学教材是课程标准下的产物,肩负着用合适 的载体、多样的手法把数学核心素养更好地表达出 来的神圣使命。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研究发现,数学 教材采用了物理模拟方法凸显数学核心素养的手 法。本文通过分析高中数学教材对数学核心素养的 模拟实现,解析其特征,揭示其教育价值,为教师 更好地使用教材提供参考。 模拟方法更多地以数值模拟法的形式出现在电 气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中,是用计算机模拟特定 问题,可视为用计算机做实验。在数学教学中,王 向东等 [ 1 ]认为: “数学实验是人为地、模拟地创设 有利于观察与思考的条件,从而把数学对象的本质 与规律暴露出来的一种方法。 ”数学实验可以通过 物质或技术工具对数学对象的模拟而展开。 《普通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强 调数学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提升学生 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 ] 。而联系与应用正 是模拟方法的优势所在。数学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数 学实验、物理模拟等手法,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 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教育教学价值需要 进一步挖掘。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模拟实现 数学核心素养体现了数学发展、数学教学过程 中的种种冲突与张力。数学教材中的模拟方法是一 种再现抽象对象具体表象的处理方式,使抽象对象 与易于认识的现实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其多采用 物理方法,通过实物、模型等模拟数学概念、定 理、公式、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把以抽象的符号 语言形式表达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思想方法 【 作者简介 】 徐章韬,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李玲,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 【 基金项目 】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双减”政策落地的教师教学知识研究 ( 22YJA880068 ) 7 全科互知
2023年第6期 总第83期 等以相对具体的形式呈现,从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 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中找到根植新观 念的认知生长点,以此作为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 基础。 ( 一 ) 凸显“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张力的模拟 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在数 学教学中不能以抽象讲抽象,还要发展学生的直观 想象能力,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是相辅相成的,两 者相得益彰。 案例1 用单摆模拟正弦曲线 从历史上看,三角函数的引入是天文学研究的 需要,三角函数定义经历了从锐角到钝角再到任意 角三角函数的推广。正弦曲线是三角函数的典型代 表。正弦曲线不仅是周期曲线,还有一些特征 点,尤其是它的拐点。曲线在拐点处的切线斜率 达到最大或最小值时,使得拐点前后的曲线有不 同的凹凸性。如此特殊的曲线究竟从何而来?正 弦曲线的这些性质如何体现?正弦曲线离学生的 视野有多远?这些都是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立 足学生实际的教学,必然会考虑正弦曲线与学生 学习心理的距离。事实上,正弦曲线也蕴藏于生 活实际之中,单摆简谐振动的轨迹,即其时间— 位移图象正是正弦曲线。单摆简谐振动的周期性 反映在正弦曲线的周期性上。曲线的拐点对应单 摆运动到最低点处的情形,此时单摆的运动速度 最快。运动速度的变化反映在曲线的切线斜率 上。因此,单摆简谐振动能很好地模拟正弦曲线 的形成过程,结合物理情境能清楚地解读正弦曲 线的特点,使学生对正弦曲线的认识直观而清 晰,而非仅限于静态的图形。通过实物模拟,学 生不仅看到了正弦曲线的生成过程,还感受到它 的意义。而意义的追求是数学应用和数学教学的 活力所在。 图1 用单摆模拟正弦曲线 案例2 用椭圆规模拟椭圆生成 古希腊人从圆锥面或圆柱面被平面所截的截 口上发现了椭圆,阿波罗尼奥斯给出了椭圆的截 线定义,并推导出椭圆焦半径的性质。后人利用 椭圆的焦半径性质作出椭圆,给出椭圆的轨迹定 义。荷兰数学家舒腾的椭圆规之一是“两钉一 线”的模型,如图2 ( a ) 。椭圆的焦半径性质寓于 “两钉一线”的模型中, “两钉”即两定点, “一 线”即定长。 “两钉一线”既给出了椭圆的轨迹定 义,又揭示了椭圆的特征——椭圆上的点到两定点 的距离之和为常数。除此之外,舒腾还制作了另外 两种椭圆规,如图2 ( b ) 、 ( c ) 。 [ 3 ]点A是滑槽KL的 中点,BA=BD,A,B可转动,D不可转动,则D在 滑槽上运动时,点 B 的轨迹是圆,点 E 的轨迹是椭 圆。这两种作图法的原理相同,可视为对不同的 圆作压缩变换所得。事实上,BD 所在直线上除 B (轨迹是圆) 、D (轨迹是线段) 两点外,其他点的 轨迹都是椭圆。这种作法反映了线段、圆与椭圆 可相伴而生,借助信息技术还可以看到三者之间 的转换。 图2 椭圆规模拟椭圆 案例3 用书本模拟线面位置关系 判定线面平行的关键是在平面内找到一条直线 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发现需以大量感性经验为基 础,并要在诸多线面平行与线面不平行实例的分 析、辨认过程中概括出其关键属性。将书本平放在 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则与书脊平行的封面的外 边缘线与桌面平行。借助书页中平行的对边模拟线 面平行判定中的两条平行直线,桌面外本的封面的 外边缘线与桌面内的书脊所在直线始终平行,封面 的外边缘线也始终平行于桌面,进而自然而然地将 线面平行与线线平行联系起来。此外,将书本立在 8 全科互知
封面
共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