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全科互知
全科互知
全科互知
全科互知
■高 洁 集合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每年高 考的必考内容, 高考的考查形式主要以选择题 为主, 高考对集合的考查题型有集合的概念,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与集合的基本运算等。 题型1 : 集合的概念 例1 ( 1 ) 已 知 集 合 A = { 1 , 2 , 3 } , B= { ( x, y) | x∈A, y∈A, | x- y | ∈A} , 则 B 中 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 A. 2 B . 4 C . 6 D. 8 ( 2 ) 已 知 集 合 A = { ( x, y) | x, y∈N * , y≥ x} , B={ ( x, y) | x+ y= 8 } , 则 A∩B 中 元素的个数为( ) 。 A. 2 B . 3 C . 4 D. 6 解: ( 1 ) 通 过 x 的 取 值, 确 定 y 的 取 值, 即可得到 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由 A={ 1 , 2 , 3 } , B={ ( x, y) | x∈A, y∈A, | x- y |∈ A} , 可得当x= 3时, y= 1 , 2 , 满足集合 B; 当 x= 2时, y=1 , 3 , 满 足 集 合 B; 当 x=1 时, y= 2 , 3 , 满足集合 B。故集合 B 共有6个元 素。应选 C 。 ( 2 ) 由 题 意 可 得, A ∩B 中 的 元 素 满 足 y≥ x, x+ y= 8 , 且x, y∈N * 。由x+ x≤ 8 , 可得 x≤ 4 , 所以满足x+ y= 8的有( 1 , 7 ) , ( 2 , 6 ) , ( 3 , 5 ) , ( 4 , 4 ) 。故 A∩B 中元素的个数为4 。 应选 C 。 总结与反思: 解 决 集 合 问 题 的 关 键 有 三 点: 一是确定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二是看 这些元素的限制条件是什么, 三是根据 元 素 的特征( 满足的条件) 构造关系式解决相应问 题。特别提醒: 含字母的集合问题, 在求出字 母的值后, 需要验证集合的元素是否满 足 互 异性。 题型2 :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例2 集合 M ={ x | x= 5 k- 2 , k∈Z } , P= { x| x =5 n+3 , n∈Z} , S = { x| x = 1 0 m+ 3 , m∈Z } 之间的关系是( ) 。 A. S?P?M B . S=P?M C . S?P=M D. P=M ? S 解: 因为集合 M ={ x | x= 5 k- 2 , k∈Z } ={ x | x= 5 ( k- 1 ) + 3 , k∈Z } , P={ x | x= 5 n+ 3 , n∈Z} , 所 以 M =P。因 为 S= { x | x= 1 0 m +3 , m ∈Z} = { x | x=5×2 m +3 , m∈Z } ?P = { x | x=5 n+3 , n∈Z} , 所 以 S?P=M 。应选 C 。 总结与反思: 解 决 集 合 间 的 基 本 关 系 的 常用方法有数轴法, V e n n图 法 和 结 构 法, 若 集合中含有参数, 需要对集合中的等式 或 不 等式进行等价转化, 必要时需对参数进 行 分 类讨论。 题型3 : 集合的基本运算 例3 ( 1 ) 已 知 集 合 P = { ( x, y) | y= 2 x} , Q={ ( x, y) | x 2+( y- 1 ) 2= 0 } , 则 P∪ Q=( ) 。 A. 0 , 1 B .( 0 , 1 ) C . P D. Q ( 2 ) 设全集U={ x | x≥ 0 } , 集合 M ={ x | x 2- x < 0 } , N ={ x | x≥ 1 } , 则 M ∪( ?UN) =( ) 。 A. ( 0 , 1 ) B . [ 0 , 1 ) C . ( 1 , +∞) D. [ 0 , +∞) 解: ( 1 ) 由 集 合 Q = { ( x, y) | x 2 + ( y- 1 ) 2= 0 } ={ ( 0 , 1 ) } , 可得( 0 , 1 ) ∈P, 即 Q? P, 所以 P∪Q=P。应选 C 。 ( 2 ) 由x 2- x < 0 , 可得 x( x- 1 ) < 0 , 解 得0 < x < 1 , 所以 M ={ x | x 2- x < 0 } ={ x | 0 < x < 1 } 。因 为 N = { x | x≥1 } , U = { x | x≥ 0 } , 所以? UN={ x | 0 ≤ x < 1 } , 所以 M ∪ ( ? UN) ={ x | 0 ≤ x < 1 } 。应选 B 。 总结与反思: 解决集合的基本运算问题, 可根据集合的交集、 并集和补集的定义直接求 解, 必要时可结合数轴或 V e n n图帮助求解。 作者单位: 安徽省太和第一中学 ( 责任编辑 郭正华) 3 知识结构与拓展 高一数学 2 0 2 3年9月 全科互知
■宗文惠 下面通过几组“ 形似质异” 问题的辨析, 旨在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概念的内 涵与外延的理解、 认识, 强化 审 题 能 力, 力 求 做到准确、 到位。 第一组: 集合的求交集问题 一般地, 遇到集合求交集, 首先要分清类 型, 是“ 点集” 求交集, 还是“ 数集” 求交集, 其 次要注意方法, 点集求交集, 通过解方程组实 现, 而数集求交集, 通过求函数的值域实现。 例1 集合 A={ y | y=x 2+ 1 , x∈R} , B={ y | y= 5 - x 2, x∈R } , 则 A∩B= 。 辨析: 集合 A、 B 都是数集, 求 A∩B 的 关键就 是 求 对 应 函 数y=x 2 +1( x∈R) 与 y= 5 - x 2( x∈R ) 的值域。 解: 因为函数 y=x 2+1( x∈R) 的 值 域 是[ 1 , +∞) , 函 数 y=5-x 2( x∈R) 的 值 域 是( -∞, 5 ] , 所以 A=[ 1 , +∞) , B=( -∞, 5 ] , 所以 A∩B=[ 1 , 5 ] 。 第二组: 二次函数的单调性问题 设二次函数f( x) = a x 2+ b x+ c ( a≠0 ) , 并定义左区间为( -∞, m) 或( -∞, m] , 右区 间为( m, +∞) 或[ m, +∞) , 当a > 0时, f( x) 在左区间上单调递减?-b 2 a≥m, f( x) 在右区 间上单调递增?-b 2 a≤m; 当a < 0时, f( x) 在左区间上单调递增?-b 2 a≥m, f( x) 在右区 间上单调递减?-b 2 a≤m。 例2 函数f( x) = x 2+ 2 ( a- 2 ) x+ 5 。 ( 1 ) 若函数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4 , +∞) , 则a∈ 。 ( 2 ) 若 函 数 f( x) 在 [ 4 , + ∞) 上 单 调 递 增, 则a∈ 。 辨析: 如果一个函数的单调 递 增( 减) 区 间是 D, 则 该 函 数 在 区 间 D 的 任 一 子 区 间 D0 上必单调 递 增 ( 减) , 也 就 是 说, 单 调 递 增 ( 减) 的最 大 范 围 是 D, 在 D0 上 尽 管 单 调 递 增( 减) , 但 D0 为 D 的子区间。 解: ( 1 ) 依题意可得 -2 ( a- 2 ) 2 =4 , 解得 a=- 2 , 即所求的a∈{ - 2 } 。 ( 2 ) 通 过 对 称 轴 的 左 右 平 移 分 析, 可 得 - 2 ( a- 2 ) 2 ≤ 4 , 解得a≥ -2 , 即 所 求 的 a∈ [ - 2 , +∞) 。 第三组: 抽象函数的对称性问题 若f( x+ a) = f( b- x) , 则函数f( x) 的 图像关于直线 x= ( x+ a) +( b- x) 2 , 即 x= a+ b 2 对称; 若 y=f( x) 是 定 义 在 R 上 的 函 数, 则f( x+ a) 与f( b- x) 的图像关于直线 x+ a= b- x, 即x= b- a 2 对称。 例3 ( 1 ) 若f( x- 1 ) = f( 1 - x) , 则函 数f( x) 的图像关于 对称。 ( 2 ) 设y= f( x) 是定义在 R上的函数, 则 f( x- 1 ) 与f( 1 - x) 的图像关于 对称。 辨析: ( 1 ) 考查一个函数的图像本身关于 什么对称, ( 2 ) 考查两个函数的图像关于什么 对称, 两 个 目 标 问 题 貌 似 相 同, 其 实 差 别 甚 大。 解: ( 1 ) 由f( x-1 ) =f( 1-x) , 可将 x 都变成x+ 1得f[ ( x+ 1 ) - 1 ] = f[ 1 -( x+ 1 ) ] , 即f( x) =f( -x) , 故 f( x) 是偶函数, 其图像关于x= 0 ( 即y 轴) 对称。 ( 2 ) 在函数 y=f( x-1 ) 的图 像 上 任 取 一点 P( x, y) , 因 为 y=f( x-1 ) =f[ 1- ( 2 - x) ] , 所 以 点 P _( 2-x, y) 在 函 数 y= f( 1 - x) 的 图 像 上。 点 P ( x, y) 关 于 直 线 x= 1的对称点为 P _ ( 2 - x, y) , 由点 P 的任 意性知, 函数 y=f( x-1 ) 图像上 任 一 点 关 于直线x=1 的对称点都在函数 y=f( 1- x) 的图像上。同理可得, 函数y=f( 1-x) 4 知识结构与拓展 高一数学 2 0 2 3年9月 全科互知
图像上任一点关于直线 x= 1的对称点都在 函数 y=f( x -1 ) 的 图 像 上。 综 上 可 知, f( x- 1 ) 与f( 1 - x) 图像关于直线 x= 1对 称。 第四组: 函数的 定 义 域 与 值 域 均 为 实 数 集问题 一般地, 设函数y= l o g m ( a x 2+ b x+ c) , 其 中 a ≠ 0 ,若 函 数 的 定 义 域 为 R,则 a > 0 , Δ= b 2- 4 a c < 0 ; 若 函 数 的 值 域 为 R,则 a > 0 , Δ= b 2- 4 a c≥ 0 。 例4 ( 1 ) 若函数f( x) = l o g 2( x 2+ a x- a) 的定义域为 R, 则实数a∈ 。 ( 2 ) 若函数f( x) = l o g 2( x 2+ a x- a) 的 值域为 R, 则实数a∈ 。 辨析: ( 1 ) 中, 由 定 义 域 为 R 知 不 等 式 x 2+ a x- a > 0的解集为 R, 即x 2+ a x- a > 0在 R 上恒成立, 则Δ= a 2+ 4 a < 0 。( 2 ) 中, 由值域为 R 知u( x) = x 2+ a x- a 的函数值 应取遍所有的正数, 则Δ= a 2+ 4 a≥ 0 。 解: 结合上述辨析, 即得结果。 ( 1 ) a∈( - 4 , 0 ) 。 ( 2 ) a∈( -∞, - 4 ] ∪[ 0 , +∞) 。 第五组: 函数恒有意义与定义域问题 一般 地, 设 函 数 f( x) =l o g a g( x) , 若 f( x) 在某区间 D 内 恒 有 意 义, 则 g( x) > 0 在区间 D 上恒成立; 若f( x) 的定义域为 D, 则不等式g( x) > 0的解集为 D。 例5 函数f( x) = l o g a( - x 2+ l o g 2 a x) 。 ( 1 ) 若函数 f( x) 在 0 , 1 2 内恒有意义, 则a∈ 。 ( 2 ) 若函数 f( x) 的定义域为 0 , 1 2 , 则 a∈ 。 辨析: 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为 D, 则该 函数在区间 D 的任一子区间D0 上必恒有意 义。也就是说, 使得原函数有 意 义 的 自 变 量 的最大取值 范 围 是 D, 在 D0 上 尽 管 恒 有 意 义, 但 D0 为 D 的子区间。 解: ( 1 ) 依 题 设 知 -x 2 +l o g 2 a x > 0 , 即 l o g 2 a x > x 2 在 0 , 1 2 上 恒 成 立。 结 合 函 数 y=l o g 2 a x 与 y =x 2 的 图 像 ( 图 略 ) 易 知 0 < 2 a < 1 , l o g 2 a 1 2≥ 1 2 2 , 解得 1 3 2≤a < 1 2。 故 a∈ 1 3 2 , 1 2 。 ( 2) 依 题 设 知 -x 2 +l o g 2 a x > 0 , 即 l o g 2 a x > x 2 的解集为 0 , 1 2 。结合函数y= l o g 2 a x 与 y = x 2 的 图 像 ( 图 略 )易 知 0 < 2 a < 1 , l o g 2 a 1 2= 1 2 2 , 解得a=1 3 2 。故a∈ 1 3 2 。 第六组: 方程解的个数问题 若关于x 的方程a= f( x) 有实数解, 则 参数a 的取值范围就是函数f( x) 的值域; 若 关于x 的方程a=f( x) 在 某 区 间 内 有 两 个 不同 的 实 数 解, 则 直 线 y =a 与 曲 线 y = f( x) 在该区 间 内 有 两 个 不 同 的 公 共 点。结 合动直线y=a 上 下 平 移 分 析, 可 得 参 数 a 的取值范围。 例6 ( 1 ) 若方程x 2- x- a= 0在[ - 1 , 1 ] 内有实数解, 则实数a∈ 。 ( 2 ) 若方程x 2- x- a= 0的两个不同实 数解都在[ - 1 , 1 ] 内, 则a∈ 。 辨析: ( 1 ) 中, 只需满足在[ - 1 , 1 ] 内有实 数解, 可能只有一解, 也可能有两个不同的实 数解。( 2 ) 中, 必须满足在[ -1 , 1 ] 内有两个 不同的实数解, 解的个数是确定的。 解: 设f( x) =x 2-x- a, 则 f( x) 的图 像关于x=1 2对称。 ( 1 ) 依 题 设 知 Δ= 1 + 4 a≥ 0 , f( - 1 ) = 2 - a≥ 0 , 解 得 -1 4≤ a≤ 2 , 故所求a∈ -1 4, 2 。 ( 2)依 题 设 知 Δ= 1 + 4 a > 0 , f( 1 ) =- a≥ 0 , 解 得 -1 4 < a≤ 0 , 故所求a∈ -1 4, 0 。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 ( 责任编辑 郭正华) 5 知识结构与拓展 高一数学 2 0 2 3年9月 全科互知
■王佩其 空集, 是集合家 族 中 一 个 最 不 起 眼 的 成 员, 常常被人忽视。但你一旦把它忽视, 你就 会被它“ 耍了” 。因此, 在学习集合时, 同学们 一定要重视空集。 一、 空集?虽然不含任何元素, 但它是客 观存在的 例1 给 出 下 列 关 系 式: ① 若 A = ?, B=?, 则 A =B; ② ? = { ?} ; ③ ? = { 0 } ; ④ x 1 x = 0 = ?; ⑤ 设 全 集 U =R, 则 ? UR =?。其中正确关系式的序号是 。 解: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所有的 空集都是相等的, ① 正确。? 和{ ?} 都 是 集 合, 其中?不含任何元素, 而{ ?} 是含有一个 元素?的集合, 故? ≠ { ?} , ②错误。同理③ 错误。显然方程1 x = 0无解, 即 x 1 x = 0 = ?, ④正确。全集U=R, ? UR 是一个不含任 何元素的集合, 即? UR=?, ⑤正确。正确关 系式的序号是①④⑤。 空集 是 不 含 任 何 元 素 的 集合, 故不能用列举法或描述 法把它表示出来, 只能用一个专用符号 ? 来 表示空集。 二、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例2 设全集 U=R, M ={ x | 3 a < x < 2 a+ 5 } , P={ x | - 2 ≤ x≤ 1 } 。若 M ?? UP,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因为全集 U=R, P={ x |-2≤x≤ 1 } , 所以? UP={ x | x < - 2或x > 1 } 。 因为 M ? ? UP, 所 以 分 M = ?, M ≠ ? 这两 种 情 况 讨 论。由 题 意 画 出 数 轴, 如 图 1 所示。 图1 当 M =?时, 可得3 a≥ 2 a+ 5 , 解得a≥ 5 ; 当 M ≠ ? 时, 由 图 1 可 得 3 a < 2 a+ 5 , 2 a+ 5 ≤- 2 或 3 a < 2 a+ 5 , 3 a≥ 1 , 解得a≤-7 2或1 3≤ a < 5 。 综上可知, a≤ - 7 2 或a≥ 1 3, 即所 求 实 数a∈ a a≤-7 2或a≥1 3 。 对于此类问题, 忽视空集 是一种常见错误, 请同学们切 记。在研究集合之间的关系时, V e n n图和数 轴是两个常用的工具, 用它们反映集合 之 间 的关系直观、 形象, 便于发现和研究问题。 三、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例3 设集合 A= x∈Z 6 2 + x∈N , 则 集合 A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解: 要使 6 2 + x∈N, 且x∈Z , 需满足2 + x= 1 , 2 +x=2 , 2+x=3 或 2+x=6 , 所 以 x=- 1 , x= 0 , x= 1或x= 4 。所以集合A= { - 1 , 0 , 1 , 4 } 。 集合 A = { -1 , 0 , 1 , 4} 的 子 集 为 ?, { - 1 } , { 0} , { 1} , { 4} , { -1 , 0} , { -1 , 1} , { - 1 , 4 } , { 0 , 1 } , { 0 , 4 } , { 1 , 4 } , { -1 , 0 , 1 } , { - 1 , 0 , 4 } , { - 1 , 1 , 4 } , { 0 , 1 , 4 } , { -1 , 0 , 1 , 4 } , 共1 6个子集。 去掉集合{ -1 , 0 , 1 , 4 } , 则 集 合 A 的 真 子集的个数为1 6 - 1 = 1 5 。 一个 共 有 n 个 元 素 的 集 合A 的 子 集 个 数 为 2 n; 去 掉 其本身, 即得集合 A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2 n- 1 ; 去掉空集, 即得集合 A 的非空子集的个数 为2 n- 1 ; 两个都去掉, 即得集合 A 的非空真 子集的个数为2 n- 2 。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 责任编辑 郭正华) 6 知识结构与拓展 高一数学 2 0 2 3年9月 全科互知
■崔云峰 在解数学问题中, 巧妙渗透数学思想方 法, 借助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 不仅能培养解 题能力, 而且能优化认知结构, 提高同学们的 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一的初 始 阶 段, 通 过 集 合知识的学习, 合理借助数学思想方法, 在有 效提升解题技巧的同时, 可以大大优化 同 学 们的思想认知结构。 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 例 1 已 知 集 合 M = x x=m+1 6, m∈Z , N = x x=n 2-1 3, n∈Z , P = x x=p 2+1 6, p∈Z , 请判断集合 M 、 N、 P 之间的关系。 分析: 根据集合的元素特征, 借助函数与 方程思想的应用, 利用三个集合间参数 的 关 系加以分析与讨论, 即可判断对应集合 的 基 本关系。 解: 集 合 M = x x=m+1 6, m∈Z = x x= 6 m+ 1 6 , m∈Z , N = x x=n 2-1 3, n∈Z = x x= 3 n- 2 6 , n∈Z , P = x x= p 2+1 6, p∈Z = x x= 3 p+ 1 6 , p∈Z 。 因 为3 n- 2 = 3 ( n- 1 ) + 1 , n∈Z , 所以3 n- 2 , 3 p+ 1都是3的整数倍加1 , 所以 N=P。而 6 m+ 1 = 3 × 2 m+ 1是3的偶数倍加1 , 所以 M ?N, M ?P。故 M ?N=P。 判断 集 合 间 关 系 的 常 用 方法有观察法、 集合元素特征 法、 数形结合法等。这里借助 函 数 与 方 程 思 想加以分析, 再结合集合的基本性质, 使得问 题圆满获解。 二、 分类讨论思想 例2 已 知 集 合 A = { 1 2 , a 2 +4 a, a- 2 } , 且- 3 ∈A, 则a=( ) 。 A. - 1 B . - 3或- 1 C . 3 D. - 3 分析: 根据题设条件, 利用元素与集合之 间的关系, 构建对应的方程, 结合分类讨论进 行分析与判断。 解: 因为集 合 A = { 1 2 , a 2 +4 a, a-2 } , 且- 3 ∈A, 所以a 2+ 4 a=- 3或a- 2 =- 3 , 解得a=- 1或a=- 3 。当a=- 1时, a 2+ 4 a= a- 2 =- 3 , 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舍去; 当a=- 3时, A={ 1 2 , - 3 , - 5 } , 符合 题意。 综上可知, a=- 3 。应选 D。 在解决此类集合问题时, 要注意集合元素的基本性质, 特别是元素的互异性。分类讨论思想主要应 用于含参数的集合问题, 同学们要加以重视。 三、 数形结合思想 例3 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时, 高一( 2 ) 班共有2 4 名同学参加比赛, 有 1 2 人参加游 泳比赛, 有9人参加田赛, 有1 3人参加径赛, 同时参加游泳比赛和田赛的有 3 人, 同时参 加游泳比赛和径赛的有 3 人, 没有人同时参 加三项比赛。那么同时参加田赛和径赛的有 人。 分析: 根据题设条件, 设出对应的参数并 作出 V e n n图, 借助数形结合法, 合理构建对 应的方程组求解。 解: 设同时参加田赛和径赛的有x 人, 只 参加田赛的有y 人, 只参加径赛的有z 人, 画 出 V e n n图, 如图1所示。 图1 7 知识结构与拓展 高一数学 2 0 2 3年9月 全科互知
结合图1 可得 1 2 + x+ y+ z= 2 4 , x+ y+ 3 = 9 , x+ z+ 3 = 1 3 , ?? ?? ?? ?? ?? ?? ?? 解得 x= 4 , y= 2 , z= 6 , ?? ?? ?? ?? ?? ?? ?? 所以同时参加田赛和径赛的有4人。 集合 中 常 用 的 数 形 结 合 法 有 数 轴 法 和 V e n n 图 法。 借助数轴 或 V e n n 图, 将 抽 象 的 数 学 语 言 与 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 使抽象思维与形 象 思 维结合, 通 过 对 图 形 的 认 识、 数 形 结 合 的 转 化, 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形 象 性, 实 现 所 求问题的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 四、 极限思想 例4 不等式组 x > 0 , 3 - x 3 + x > 2 - x 2 + x 的解集 是( ) 。 A. { x | 0 < x < 2 } B . x 0 < x < 5 2 C . { x | 0 < x < 6} D. { x | 0 < x < 3 } 分析: 直接求解 涉 及 含 有 绝 对 值 的 分 式 不等式, 比较烦琐, 而借助极 限 思 想, 由 方 程 根的验证, 回归到相应的不等式问题, 从而达 到合理转化的目的。 解: 因为不等式的极限即为对应的方程, 所以只需要验证x= 2 , 5 2, 6, 3中具体哪个 为方程 3 - x 3 + x= 2 - x 2 + x 的根即可。逐一代入 验证, 可知x= 6满足题意。应选 C 。 极限 思 想 是 创 新 思 维 中 的一个重要数学思想, 在解决 一些客观题时, 巧妙借助极限思想, 可以实现 从抽象到具体、 从无限到有限、 从近似到精确 等方面的跨越。 五、 创新思想 例5 ( 多选题) 设集合P 为实数集 R 的 非空子 集, 若 对 任 意 x, y∈P, 都 有 x+y, x- y, x y∈P, 则 称 集 合 P 具 有 “ 封 闭 性”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集合 P={ a+ 3 b | a, b 为整数} 具有 “ 封闭性” B . 若集 合 P 具 有 “ 封 闭 性” , 则 一 定 有 0 ∈P C . 具有“ 封闭性” 的集合一定是无限集 D. 若集合 P 具有“ 封闭性” , 则满足 P? T?R 的任意集合 T 也具有“ 封闭性” 分析: 根据新定义的“ 封闭性” , 结合选项 加以分析, 利用不同的视角切入求解。 解: 对于 A, 任 取 x, y∈P, 不 妨 设 x= a 1+ 3 b 1, y= a 2+ 3 b 2( a 1, a 2, b 1, b 2∈Z) , 则x+ y=( a 1+ a 2) + 3( b 1+ b 2) , 其中a 1+ a 2, b 1+ b 2 均为整数, 所以 x+y∈P。同 理 可得, x- y∈P, x y∈P, A 正确。对于 B , 当 x= y 时, x- y=0∈P, B 正确。对于 C , 当 集合 P={ 0 } 时, P 具有“ 封闭性” , 但不是无 限集, C错误。对于 D, 设集合P={ 0 } ?T= { 0 , 1 } , 显然 P 具有“ 封 闭 性” , T 不 具 有“ 封 闭性” , D 错误。应选 A B 。 解决 集 合 中 的 新 定 义 问 题, 关 键 是 挖 掘 新 定 义 的 本 质, 借助逻辑推理、 代数运算, 有 时 也 可 以 通 过特殊值法处理或举反例等方式求解。此题 以多选题的形式出现, 设置不同的情境, 借助 不同方法来分析与处理, 更好地渗透了 数 学 思想, 倡导创新意识与创新应用。 1 . 已知a 为实数, 使“ ? x∈ 3 , 4 , x- a < 0 ” 为 真 命 题 的 一 个 充 分 不 必 要 条 件 是 。 提示: 全称量 词 命 题: ? x∈ [ 3 , 4 ] , x- a < 0为真命题, 所以a > x 在区间[ 3 , 4 ] 上恒 成立, 所以a > 4 , 所 以 使 “ ? x∈ [ 3 , 4 ] , x- a < 0 ” 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4 , +∞) 的真子集, 则a > 5满足条件( 本题答案 不唯一) 。 2 . 对于任意的实数 x, 不等式| x+1 |≥ k x 恒成立,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提示: 不 等 式| x+1 |≥k x 恒 成 立, 则 y= | x+ 1 | 的图像不能在y= k x 的图像的下 方( 图略) , 结合图像得0 ≤ k≤ 1 。 作者单位: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 责任编辑 郭正华) 8 知识结构与拓展 高一数学 2 0 2 3年9月 全科互知
封面
共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