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全科互知
2024年5月 第5期 总第94期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主管单位: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编辑部 编 委: (按姓氏拼音排列) 曹明海 曹一鸣 陈进前 程晓堂 戴启猛 戴羽明 顾之川 郝瑞庭 黄 伟 黄远振 蒋京丽 李 卿 李 艳 刘道义 毛振明 潘小明 渠东剑 孙杰远 唐剑岚 汪晓勤 王 磊 吴立宝 吴正宪 邢红军 徐国辉 余党绪 张海银 张维忠 赵占良 郑桂华 郑毓信 朱行建 左开俊 主 编:石立民 执行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黄珍平 编辑部副主任:刘 华 潘 安 编 辑:朱晓灿 周彩珍 罗小荧 特约美编:杨 阳 责任技编:蒋 媛 地 址:广西南宁市鲤湾路8号 邮政编码:530022 编辑部电话:0771-5877925 5865557 投稿邮箱:zxxktjxyj@sina.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5-1400/G4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6-1421 邮发代号:48-179 Contents 目 次 课堂评论 1 美国田纳西州教师评估模型TIGER的评介与启示 朱 成,武小鹏,熊 佳 课堂研究 7 凸显角本质的学习路径研究:巩固、运用角本质 黄旭冉,林卓然,张芳铭,许佳敏,巩子坤 11 探究平面几何证明思路的思维过程 张 昆 15 英语单元视域下主题意义探究及结构化知识建构的 实践策略 卢雪峰,国红延,李慧芳 课堂聚焦 特设专栏: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 二十四 ) 20 层级进阶阅读教学的组织结构初探 潘 琪,梅培军 24 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下语文教学情境任务的创设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易兰艺 教学设计 28 ADDIE模型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以“明月几时有”为例 陈 娴,高 翔,赵秋燕 ZHONGXIAOXUE KETANG JIAOXUE YANJIU 全科互知
印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印刷厂 发行: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订阅: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编辑部 定价:15.00元 刊训 立足课堂,面向教学; 立足纸媒,面向多媒; 立足当代,面向未来; 立足全国,面向世界。 本刊声明: ·本刊倡导原创,拒绝抄袭、剽窃及 其他侵权行为,作者文责自负,本刊概不 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本刊对采用稿件有文字上的删改 权,不同意删改者,请于来稿中声明。 ·凡本刊录用的稿件,如无特别声 明,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对其作品行 使网络传播、汇编出版等再使用的权利; 本刊按规定向作者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 各项权利的报酬。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 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 《中 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及CNKI系列数 据库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 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免费提供作者文章评 价统计分析资料。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 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 当处理。 ·来稿不退,三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 者可自行处理,本刊不再另行通知。 本刊微信公众号:搜索微信号“zxxktjxyj” 或“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或扫一扫微信 二维码: 课堂新探 36 阅读体验转化:指向单元习作任务的实践 ——以六上第七单元《月光曲》一课为例 张能足,陈新福 41 小初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路与策略 ——以几何思维水平进阶为例 仲秋月 45 深度学习的驱动要素 ——以“余弦定理”为例 郑金宾,吴婷婷,杜 华 49 英语戏剧人物的刻画技巧及其在读后续写中的运用 苏克银 55 7E教学模式下英语思维可视化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庄秋蚕 61 指向关键阅读策略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 教学任务设计 吕国征 65 高中历史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南宁市第三中学为例 陆 勇 71 基于学习科学视域的听评课 周云华 评价研究 76 模型认知素养的化学学科命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徐超成 82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英语原创试题命制策略 李悠悠,高 翔 全科互知
2024年第5期 总第94期 【 课堂评论 】 美国田纳西州教师评估模型TIGER的评介与启示 朱 成 1,武小鹏 2,熊 佳 1 (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贵州黔南 558000; 2.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长春 130024 ) 【 摘 要 】 教师评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美国田纳西州教师教学 成长的有效性和结果模型 ( TIGER) 是在增值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标准化评价而开发的,从学生成 绩、学生进步和课堂观察等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估。评估的目的是通过整合具有高可靠性和有效性 的定量和质性评价方法来促进教师的成长。这种教师评估模式反映了美国教师评价的新趋势,对我国 新时代教师评价的目的、方法、主体和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 教师评价;TIGER;增值评价;质性评价 【 作者简介 】 朱成,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教育测量与评价;武小鹏 (通讯作者) ,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测 量与评价、数学课程与教学、课堂教学评价;熊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 【 基金项目 】 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 ( 2022SJYB0166 ) 一、引言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明确提出要完善 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 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 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 1 ],为教师教学评价改革 指明了方向。为构建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 教育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改革需要立足于国内实 际,还要有国际视野,借鉴和学习国际上优秀的 教师评价经验。 美国田纳西州在发展增值评价技术的过程 中,也注意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于2010年开 发了教师教学成长有效性与结果模型 ( TIGER ) , 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TIGER 有 完备的评价标准、专业的评估人员和多样化的课 堂观察模式,关注评价过程,注重结果运用,克 服唯分数论的弊端,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 展。TIGER 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是田纳西州最 成功的教师评估模型之一。 本文深入研究田纳西州教师评估模型 TIGER 的评估内容、评估流程、评估者培训,对其实施 成效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建立质性与量化相 结合、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评估体系提供参考和 借鉴。 二、TIGER评估系统 TIGER 既是形成性的又是终结性的,是一种 教师评价的成长模式。教师的成长和决策都直接 建立在这个过程中,评估过程不是为了评判教师 的优劣,而是为了促进成长。 [ 2 ]评估教师的目的 是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并促进教师自己 的专业成长。因此,TIGER 有一套特定的评估标 准用以指导教师和观察 (评估) 者,以及记录证 据。评估标准规定了有效教学、有效教师规划策 略、课堂环境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指标。TIGER 是夏洛特·丹尼尔森( Charlotte Danielson )教学框 架的变体 [ 3 ] ,该框架自1996年首次推出以来就被 广泛使用和研究,是当前许多教师评估模型的基 础。评估者根据这一框架,就课堂上有待改进的 地方或课堂上较为优秀的地方提供反馈。 1 全科互知
2024年第5期 总第94期 ( 一 ) TIGER评估内容 评估者从教学设计与计划、教学环境、教学 过程、专业化水平等 4 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估。 其中,前3项是课堂观察的3个一级指标,教学设 计与计划包含3个二级指标,教学环境包含4个二 级指标,教学过程包含12个二级指标( 见表1 ) 。 评估者基于课堂的观察对教师的表现水平从 1 分到 5 分进行评定:1 分为显著低于预期,2 分 为低于预期,3 分为满足预期,4 分为高于预期, 5分为远高于预期。 ( 二 ) 评估流程 TIGER的评估理念反对“一刀切” ,坚持以差 异化的方式进行评估,因此它的评估过程是形成 性的,也是总结性的,根据教师成长所处阶段进 行分层评估 [ 4 ]。评估人员根据教师所处的阶段 (新手、熟练、专业) 开展对应阶段的评估。3个 阶段都有对应的评估目标:第一阶段的评估目的 是“辅导” ,旨在帮助新手教师达到能提供高质量 教学的程度,如图 1 所示;第二和第三阶段的评 估目的是“成长” ,如图2所示,不同的是成长的 一级指标 教学设计 与计划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二级指标 教学计划 学生作业 评价 期望 学生行为管理 教室氛围 尊重的氛围 标准与目标 激励 ( 调动 ) 学生 介绍教学内容 课程结构和节奏 活动和材料 提问 学业反馈 组织学生 教师的教学 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 了解 思维 问题解决 具体内容 与州课程标准相一致,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之上,与生活相关,考虑了学生的差异 考查学生的组织、解释、分析、综合等能力,不是机械化、重复性的;能联系新旧知 识、实际生活、个人感受 与州课程标准一致,制订明确的评价标准,采用多种方式 (实验、演示、论文等) 衡 量、展示学生的表现 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适度的高期望,给予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 有明确的学习、行为规则和良好的班级秩序,教师能迅速、准确、巧妙地处理不良行为 有基本的硬件资源,经常性地展示学生作品,能进行个人和集体学习,学生热情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关心、尊重对方,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符合课程逻辑,与生活经验相关,与其他学 科相结合 教师坚持组织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定期表扬和奖励 内容的呈现要具有连贯性、简洁性、逻辑性、思维性,突出重点 时间分配合理,课程结构连贯一致,节奏轻快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 符合课程目标,具有趣味性、互动性、选择性、时代性、拓展性、启发性、挑战性 问题类型多样化,符合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回答,提供等待时间,均衡选择不同 类型学生 ( 性别、学业水平等 ) 来回答 评估每个学生的进步,提供高频率且高质量的反馈,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学生互评 有目的地分组,组内分工明确,组员类型均衡,提供小组自我反思、评估的机会 熟练掌握所教知识,能够联系新旧知识、概念,能定期实施专门的教学策略 教学中展示对学生学习困难的理解,考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 教授至少两种思维 ( 分析、研究、创造等 ) ,教学中创造一些环节了解学生的想法、观 点、思维过程 教师开展活动,教授和强化以下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解决问题方法:摘要、分类、得出 结论/证明解决方案的合理性、预测结果、观察和实验、改进解决方案、识别相关/不 相关信息、产生想法、创建和设计 表1 TIGER评价指标及具体内容 2 全科互知
2024年第5期 总第94期 对象,第二阶段是帮助教师自我提升获得专业成 长,第三阶段是教师能帮助其他教师。 教师所处的阶段由田纳西州教育部 ( TNDOE ) 进行评定,教师必须满足并保持各个阶段的目标 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评估,并最终成为一名被 TNDOE 承认的专业教师。评估中,50%的定量部 分由 35%的增值数据和 15%的成绩数据组成,分 别 由 TNDOE 批 准 的 田 纳 西 州 教 育 评 估 系 统 图1 TIGER评估流程概述 ( 第一阶段 ) 图2 TIGER评估流程概述 ( 第二/三阶段 ) 3 全科互知
2024年第5期 总第94期 ( TVAAS ) 和田纳西州教育委员会规定的测试数据 提供,50%的定性部分根据课堂观察得来,在学 年的年底进行综合评定,做出针对教师个体的总 结性决定 (如留任、晋升、不续聘等) 及针对教 师整体的计算效能评定。 ( 三 ) 评估者培训 TIGER 的评估执行者可以是达到第三阶段的 教师、教研员、教学主管,也可以是校长或助理 校长。所有的评估人员必须参加两天的面对面的 评估人员可靠性培训,且在培训后需要进行认 证。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提供有关如何实施 TI? GER 的计划设想,计划应包括介绍 TIGER 评估系 统,划分学校中教师所属评估阶段,指定研究员 协助评估过程等。正式的认证有两种途径:一是 评估准确率与专家的评估结果相比达到 90%,则 可直接通过认证,成为正式评估者;二是评估准 确率与专家的评估结果相比达到 70%,则需通过 国家卓越教学研究所 ( NIET) [ 5 ] 的在线认证考 试。两种途径获得的认证有效期限均为一年。 三、TIGER质性与量化结合后的成效分析 ( 一 ) 评价体系实施效果 1.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学业成长 学生成绩的变化直观反映了教学质量,田纳 西州规定使用学生学业成绩的增值来评估教师教 学的有效性,使用TVAAS将教师的影响与学生家 庭背景等非教育因素的产出分离开,衡量学校或 教师的“净效应” [ 6 ]。田纳西州在 2012 年的教育 报告中指出,使用 TIGER 评估模型的教师取得高 增值得分的比例更高,达到了 59% [ 7 ]。研究人员 调查了区域内 230 名使用 TIGER 评估模型的教师 和2839名使用其他评估模型的教师,把各个模型 评估得分与学业增值得分进行分析,发现 TIGER 模型的得分与学业增值得分之间的相关性高于其 他模型得分与学业增值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 8 ]。各 方面数据表明,TIGER 模型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提 高学生学业成绩上更加出色。 2.评估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 早期的评估实践者认为教师评估的价值是能 够解雇效率低下的教师,保留教学优秀的教师 [ 9 ] 。 这种功利性的评估观点扭曲了教师评估的真正目 的,实施过程中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田纳 西州教育部认为有效的教师评估系统应该为教师 提供有关其教学实践质量的有意义的信息,促进 教师专业能力长期发展 [ 10 ] 。在一项面向TIGER使 用群体的调查中,60%的教师认为在评估的过程 中感受到的是帮助,得到的反馈意见集中于教学 改进,评估教师优劣的情况较少。2015—2017 年,教师对该评估系统的支持率从 77%提高到 81%,每年的支持率都高于州内其他评估系统。不 同层次的教师对该评估系统的认可度也十分一致的 高,调查表明 TIGER 的支持率随着教师工龄增长 而有所提升 [ 11 ] 。 3.区域合作与反馈效率提升 合作与反馈是教师专业发展、评估系统不断 完善的重要环节。校长等领导层在评估系统中扮 演着评估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协调着区域内的评 估开展工作。78%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层能够持 续、认真地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 反馈信息具有较高的接收效率。教师之间的合作 交流是一种良性的工作关系,能反应评估系统对 教师的联结程度以及教师对评估系统的认可度, 有 90%的教师表示自己会根据评估系统提出的问 题 [ 12 ] ,邀请同事对自己的课堂实践进行观察并反 馈,并且对这种合作关系表达了积极的态度。 ( 二 ) 成效原因分析 1.均衡量化与质性,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学生学业的成长是教师优秀教学能力最好的 证明。2015—2017 年,TIGER 进行了改革,调整 了评估中量化数据与质性数据的占比,学生成绩 的量化数据占比由原先的 50%降低为 40%,教师 的质性评价数据占比提升至 60%。但过度重视课 堂观察的质性评价,使得部分教师在评估时更关 注表演性,即有意地加入一些对学生无用但对评 估有利的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观察评分。该次 改革导致了学生学业总体下降,因此,田纳西州 对TIGER做出调整,自2018年后,评估一直保持 质性与量化各占一半 [ 13 ] 。教师评价的终极目的是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因此教师评价制度应以促进 师生成长为导向,分清教师评价的直接主体和目 标主体,质性评价部分使用科学的评估指标,为 课堂教学、教师发展提供引导,量化部分基于增 4 全科互知
2024年第5期 总第94期 值评估技术将学生学业成长进行数据呈现,两种 取向的有机结合使得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 14 ] 。 2.广泛收集表现证据,保证结果公平性 证据的收集是辨别教师教学表现和进行有效 评估的重要依据。评估人员通过巡查或短期课堂 访问来记录课堂的日常活动,并为教师提供形成 性评估数据。基于课堂实际情况,一节课难以将 评估中的 19 项指标要求的课堂表现证据尽数展 示,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教学材料作为一些特定指 标的表现证据,如课程计划、样本作业和评估、 与家长和监护人沟通的例子、专业发展计划等。 在最终成绩上,评估负责人或管理人员综合考虑 所有观察数据、演练数据和教学材料,给予总结 性得分。与单纯的通过课堂观察得出平均分数相 比,对整体教学进行总结性的评估能让评估者对 教师做出更细致、准确的评分。教师不再需要为 课堂观察期间的一个失误而担忧,可以真正地投 入到教学提升中去。 3.投资专业平台,提升评估过程连贯性 田纳西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专业学 习社区,选定员工发展日,鼓励同行观察和辅导 等,旨在构建教师专业合作平台,形成规模性的 评估合作。措施实施后,研究人员会开展相关调 查来检验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例如在一项名为 “教学伙伴”的计划中,研究数据表明高技能教 师与低技能教师进行匹配学习,可以有效提升低 技能教师的工作能力,在数值上,学生的成绩提 高了 0.12 个标准差 [15]。教师专业的发展与评估 系统的改进,还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障 评估的连贯性,使反馈第一时间传达至被评估者手 中,提高被评估者对评估结果的反应能力 [16]。 学校的领导层在这一环节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TIGER 评估系统针对评估中的领导与管理人 员制订了严格的标准,不允许营利性组织、机构参 与,保证信息反馈的专业性与公平性,避免因错误 的评估信息解读造成反馈失误。此外,TIGER 申 请了可观的财政资金,为领导层解决反馈问题提 供了支持,能够通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提供明 确的指导和创建有效教学的组织结构来提升教学 团队水平 [ 17 ] 。 四、TIGER对我国教师评估的启示 TIGER 是由美国具有较强学术背景的团队开 发的,开发过程科学严谨,评估理念先进,是一 种科学公正的评估方法,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和 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 我国教师评价具有借鉴价值。 1.明确阶段性评估目的,以师生成长为导向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持续上升且分阶段的过 程,每个阶段都需要量变的积累,即具备了所处时 期特点的发展条件才可能产生新的质变。 [ 18 ]当前我 国教师专业发展评估存在“重结果、轻评估”的 现象 [ 19 ] ,过于强调教学中的“输出”功能,倾向 于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判断,缺乏对教师专业 发展的反馈调节功能。TIGER 是为教师专业成长 而设计的,兼顾教育行政管理者、政策制定者的 利益诉求,系统权衡教师主体与利益相关者的利 益,重视评估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导向、鉴定、诊 断功能,关注教师课堂专业表现的证据,基于课 堂专业表现的证据对师资进行改进、调控,而不 仅仅是对表现做出判断。TIGER 划分了教师专业 发展的三个阶段,锚定高质量教学目标,推动教 师队伍建设,为评估者提供精准的评估范围,从 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协助教师制订专业成长计 划,改善教学。此外,TIGER 厘清了不同类型教 师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明确了评估者的评估重点 和教师的工作方向:辅导新手教师,保证教学质 量;巩固熟练教师,促进专业成长;发展专业教 师,助力协同发展。TIGER还建立了良好的评估流 程,让优秀的被评估者有机会成为未来的评估者, 让评估和教学进入良性循环,不断改善和提升。 [ 20 ] 2.严格培训机制,构建评价主体多边互动 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教师评价模式中,多以学 生成绩情况或教师能力水平考试为评估手段,多 以资质较优的教师、管理者等为评估者,不统一 评估手段,且未经专业培训的评估者产生的评估 结果很难被高效利用,不利于教师评估的可持续 发展。 [ 21 ]TIGER 提供了完善的评估体系,采用科 学的评价指标,多领域、多角度对教师的课堂教 学进行观察。在评估者的选取和培训上,TIGER 严格遵循筛选原则和培训手册的要求,审查评估 5 全科互知
2024年第5期 总第94期 者的专业背景并考虑评估者参与评估的意愿,这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估者的专业性和能动性, 避免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发生。在评估准确性上, TIGER 确保每个经过认证的评估人员都能理解、 掌握评价指标的各维度,保证稳定的评估准确 度,为参与评估的各方 (校长、教师、工会等) 提供可信服、可使用、可推广的反馈,避免因评 估的不专业造成评估资源的浪费。 [ 22 ]专业的评估 人员以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流程、 评价理念等作为依托,评价结果便具备了可研究 性、可传达性,教育从业者可更高效、更积极地 从反馈信息中获得持续的反思。我国在对评估者 的选拔和培训上,可以适当增加投入,规范、统 一教师评估体系,提供教师评估的专业平台,构 建良好的教师评估生态。有良好的培训机制作为 基础,评估者可以更全面地把握评价目的、评价 标准以及观察重点等,这有利于评价人员与教师 的互动、沟通、协商,建立良好的多边互动机 制,从而能将规范、准确的信息传达给教育决策 者,促进教师评估高效发展。 3.丰富评价方法,质性与量化相结合 教师评估要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 一个学生,建立教学述评制度。我国的教师评估 多数关注学生成绩的衡量,或是关注教师的绩效 考核,这是一种片面的教育绩效观,唯分数论和 量化主义倾向严重。 学生是教育的承受者,教师的教学成果、专 业成长也体现在学生身上。从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这一角度看,教师的评估需要量化的手段来测量 教育质量的高低。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同时也 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过程中进行的精神生产,要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则属于精神生产的过程。教 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思 维等行为,通过学业成绩或者绩效等量化手段无法 体现,因此教师评估中的质性评价也十分重要。 TIGER 拥有一套成熟的课堂观察标准,评估 者根据课堂观察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从教学设计 与计划、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教师进行 评估,保障了教师评估的质性部分。在量化部 分,TIGER 以事实数据为基础,借助统计学方 法,使用田纳西州增值模型分析学生的成绩数 据,有效反映了教师效能。TIGER 兼顾了教师课 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业成长,把握质性与量化的 统一,准确、公平地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同时 也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 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 体方案》 的通知 [ EB/OL ]. ( 2020-10-13 )[ 2023-12-25 ]. http : //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 t20201013_494381.html. [ 2 ] 武小鹏,武小霞,张怡. 教师教学评估系统的构架与 机制 [ J ] . 比较教育研究,2019 ( 8 ) :59-67. [ 3 ] Charlotte Danielson enhances framework for teaching with new evaluation instrument[ EB/OL ].[ 2023-12-25 ]. http:// www.danielsongroup.org/. [ 4 ] TIGER:A formative model for teacher evaluation [ EB/ OL ] . ( 2015-10-12 )[ 2023-12-25 ] . http://tigermodel.net/ about/. [ 5 ] BARNETT J H,RINTHAPOL N,HUDGENS T. TAP research summary:examining the evidence and impact of TAP: the system for teacher and student advancement [ R ] . [ S.l. ]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2014. [ 6 ] MCCAFFREY D F, LOCKWOOD J R, KORETZ D M,et al. Evaluating value-added models for teacher accountability [ M ] . [ S.l. ] :RAND Corporation,2003. [ 7 ] Tennesse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in Tennessee: a report on year 1 implementation [ EB/OL] . ( 2015-11-15 )[ 2023-12-25 ]. https://www2.ed.gov/programs/ racetothetop/communities/tle2-year-1-evaluation-report.pdf. [ 8 ] MORRIS N R. The Tennessee educator acceleration model and the teacher instructional growth for effectiveness and re? sults model on measure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a comparative study [ D ] . Johnson City: 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2017. [ 9 ] PAPAY J. Refocusing the debate:assessing the purposes and tools of teacher evaluation [ J ] . Harvard Educational Re? view,2012 ( 1 ) :123-141. [ 10 ] KRAFT M A,GILMOUR A F. Can principals promote teacher development as evaluators? A case study of principals’ views and experiences [ J ]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 ly,2016 ( 5 ) :1-43. [ 11 ] GAVIN E I,MAGEE D. Evaluating for improvement: perceptions of Tennessee’ s teacher instructional growth for effec? tiveness and results ( TIGER) observation model [ D ] . Nash? ville City:Vanderbilt University,2019. ( 下转第35页 ) 6 全科互知
2024年第5期 总第94期 【 课堂研究 】 凸显角本质的学习路径研究: 巩固、运用角本质 黄旭冉 1,2,林卓然 3,张芳铭 2,许佳敏 3,巩子坤 2,4 ( 1.永嘉县瓯北第一小学,浙江温州 325102;2.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1121; 3.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 ( 总校 ) ,浙江杭州 310013;4.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 研究院,浙江杭州 311121 ) 【 摘 要 】 凸显角本质的“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路径分为三个课时。本文研究第三课时, 即巩固、运用角本质的学习路径。文章通过教学实践与研讨,得到完善的学习路径:由转动引入锐 角、直角和钝角,动静结合比较角的大小,巩固角本质;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呈 现不同开口方向的直角,体会直角的特殊性;转动活动角,运用角本质进一步感受锐角、直角和钝角 之间的大小关系。由此,提出教学建议:用“转动”一以贯之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学习;借助分类活 动,展示不同开口方向的直角,感受直角的特殊性。 【 关键词 】 角的本质;角的分类;学习路径;直角;锐角;钝角 【作者简介】 黄旭冉,小学数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林卓然,中学数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课堂教 学;张芳铭,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许佳敏,中学数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课堂教学;巩子坤 ( 通讯作者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认知发展模型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质量提升研究” ( 23NDJC265YB ) ; 2021—2022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 2023GH005 ) 一、研究缘起 为解决当前“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未凸显 角本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凸显角本质的“角 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共分为“初识角的 概念” “体验、认识角本质” “巩固、运用角本 质”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识角的概念”借助 分类和动手创造,帮助学生认识角的特征,掌握 角的概念 (第一课时的研究文章刊载于本刊2024 年第3期) ;第二课时“体验、认识角本质”设置 了动静结合的角的大小比较任务,通过关注“转 动的多少” ,帮助学生体验、认识角本质 (第二课 时的研究文章刊载于本刊2024年第4期) 。在认识 了角的概念,体验了角的本质后,如何运用角本 质来认识具体的角,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笔者 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本文的研究问 题:如何运用角本质实现对角的分类 (认识直 角、锐角和钝角) ?如何围绕角本质的巩固与运用 构建学习路径? 二、研究设计 我们继续在 YH 小学二年级的甲、乙两个班 中开展教学实践,由教师W按照本研究设计的学 习路径进行备课、授课。研究方法与研究流程同 “初识角的概念” “体验、认识角本质” ,不再赘 述。以下主要介绍后测问卷及数据处理。 后测题目一共有 5 道小题 (如图 1 ) 。对于给 7 全科互知
2024年第5期 总第94期 出的“转动的多少” 、 “边长的长短”或“开口的 方向”不同的 5 组角,学生首先需要判断这些角 属于哪类角 (锐角、直角、钝角) ,然后对角的大 小进行比较。 图1 后测题目 教师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赋分,正确记 1 分,错误记0分,最后统计总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 ) 学习路径的设计与实施 为探究得到完善的学习路径,本研究经历了 多次教学设计、两次教学实践及多次教学研讨。 限于篇幅,本文只呈现在乙班开展的优化的学习 路径C2,如图2所示。 其中,任务1包含2个子任务。 子任务1.1:慢慢转动停车杆,整体感受角的 大小变化。 在第二课时“体验、认识角本质”中,停车 杆模型是体现角本质为“转动的多少”的良好载 体,可以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真实的 停车杆,此时的模型更类似于由停车杆模型抽象 得到的“转动模型” ,转动的幅度由直角扩大到平 角,这样才会在旋转过程中出现锐角、直角和钝 角。教师缓慢转动停车杆,引导学生在动态、连 续的过程中整体感受角的大小变化,对角的本质 进行再认识与复习。同时,也将锐角、直角和钝 角置于一个整体结构中,以便后续引入。 子任务 1.2:截取停车杆转动过程中形成的 角,进行大小排序,并说明理由。 将停车杆转动过程中的动态角截取下来形成 静态角,分别为 2 个锐角、1 个直角、2 个钝角 (如图 3 ) ,并进行大小排序。学生结合动态的转 动过程,对截取下来的静态角进行大小排序,动 静结合,以此巩固对角本质的认识。 图3 用于大小排序的静态角 任务2包含3个子任务。 子任务 2.1:对图 3 中的 5 个角进行分类,并 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为引入直角,教师最早设计的环节是请学生 直接思考哪个角最特殊。但学生心中对“特殊” 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回答因人而异。因此,这 样的问题设计显然缺乏指向性。在第一课时“初 识角的概念”中,学生通过分类活动,提炼出角 的特征。优化后的学习路径C2也设计了图形的分 类活动,通过辨别图形特征,帮 助 学 生 初 步 形 成 对 不 同 角 的 认 知。学生通过对停车杆转动过程 中截取下来的角进行分类,能够 体会到直角是锐角与钝角的分界 线,以此凸显直角的特殊性。 在分类过程中,学生主要给 出了三种分法:①②、③④⑤; ① ② ③ 、 ④ ⑤ ; ① ② 、 ③ 、 ④ ⑤。通过分析、比较这三种分类 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产生分 歧的源头,即③号角,并针对其 特殊性展开讨论。子任务 2.1 的课 堂实录如下。 图2 优化的学习路径C2 8 全科互知
封面
共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