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由“乱”而进于“平”,由“争”而趋于“鸣”——对“百家争鸣”的一点思考

张俊 苏莎

重庆市江津双福中学校

一、由“治”到“乱”:诸子之“兴”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礼崩乐坏。“战国”较之“春秋”而言,更是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如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时所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1] 各诸侯王为了完成霸业,扩充或保卫疆土,迫使各国进行社会改革,如楚之吴起、魏之李悝、秦之商鞅等等,皆属此流。

相关文献

导出/参考文献
[1]张俊,苏莎. 由“乱”而进于“平”,由“争”而趋于“鸣”——对“百家争鸣”的一点思考[J]. 中学历史教学 . 2023(09): 46-48.

PDF在线阅读

《由“乱”而进于“平”,由“争”而趋于“鸣”——对“百家争鸣”的一点思考》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4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