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找到225条结果
第2/12页
确定
语种
  • 更多...
年份
 至 
  • 更多...
学科分类
中文
|
英文
  • 更多...
  • 更多...
关键词
  • 更多...
刊名
  • 更多...
作者
  • 更多...
   已选文献: 0 清除
题名 作者 刊名 栏目 年/期 阅读量 被引 获取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图文信息的综合运用 王静云 教育视界 智策_金点子 2023年21期 328 0
上好“热爱党的革命领袖”这堂大思政课 黄元虎 教育视界 智策_教法例谈 2023年18期 262 0
“以生为本,活化教材”的苏州实践 袁峥 教育视界 智行_活力人物 2023年08期 259 0
关照语文要素: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落实 王林波 教育视界 智行_活力人物 2023年02期 257 0
学校公共生活的省思与建构——基于“他者”视角 林鹏 王雅丽 当代教育科学 管理与评价 2022年04期 258 0
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罗生全 周莹华 当代教育科学 课程与教学 2023年01期 281 0
五育融合式学科教学何以可能——教育元素分类解析与整合利用视角 刘长海 孙伟 当代教育科学 课程与教学 2023年02期 319 0
具身视域下的教师教材使用:价值意蕴、模型构建与实现理路 张迪 当代教育科学 教师发展 2023年04期 268 0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标准与实践向度(笔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崔允漷 郭华 吕立杰 李刚 于泽元 王振华 刘学智 李美莹 现代教育管理 教育治理 2022年09期 323 0
数字教材阅读中回看行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顾美俊 江波 殷成久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研究 2022年05期 297 0
两岸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的分析与启示 尚晓晶 江丰光 现代教育技术 智能教育 2023年02期 283 0
多样化、合作与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基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的描述性分析 金文旺 李正福 刘湉祎 中国高教研究 研究与探索 2022年04期 244 0
美国研究生教材编写、选用及质量保障 周文辉 梁晓露 中国高教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2年09期 333 0
建设中国经济学的科学生态体系——以教材体系为突破 以知识体系为基础 构建中国经济学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 刘伟 陈彦斌 管理世界 经济学 2022年06期 332 0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重构与优化——以《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为例 刘芳芳 大学 课程思政 2023年03期 327 0
教材背景下的高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杨莉 新潮电子 教育论坛 2023年04期 288 0
高中英语新教材单元各任务设计对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探究 赵君 新潮电子 教学研究 2023年04期 275 0
教材初中英语教学探索 徐永华 新潮电子 教学研究 2023年01期 274 0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任爱明 文渊·高中版 阅读写作 2020年11期 229 0
探究初中英语阅读美文校本教材的甄选与施教 林翠兰 文渊·高中版 阅读写作 2020年11期 245 0
摘要: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是新时代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规定了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引领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意志和定位,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其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建构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明确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国家课程方案只有转化成学校的规划以及教师的行为,才能真正作用在学生身上。转化国家课程新方案,学校应做好三个规划: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学校学科发展指导方案和单元规划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质量评估、课程资源开发应用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从“目标”期待到“内容”选择、组织,再到“质量标准”刻画的逻辑闭环使“课程目标”转化为可测可评的“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标准给出了各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由知识习得到素养养成需要知识形态与呈现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其中学科实践使学科知识学习向学科素养转化有了可靠的过程和方式,实现了求知和育人的统一。教材是对新课标的再创造、再组织,基于课程标准新价值、新要求、新方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迫在眉睫。
阅读量:323
下载量:0
被引数:0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取得了西方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无法解释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学的创立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历史基础和思想基础。要加快中国经济学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对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原则、主体内容与实现途径等关键问题进行回答。就构建原则而言,中国经济学应遵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性、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性三大原则。就主体内容而言,中国经济学要深入和系统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理论和中国特色发展战略体系。就实现途径而言,中国经济学的构建要以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为核心抓手,并以《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作为配套建设工程,以知识体系和教材体系作为突破口,打造由教材体系系统呈现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成的完整学术生态体系。近年来教育部教材局和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以中国经济学教材为核心抓手,对中国经济学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未来要进一步汇聚力量,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集中攻关,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丰富中国理论,用中国话语阐述中国发展,用中国发展强化中国话语,推动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阅读量:332
下载量:0
被引数:0
   已选文献: 0 清除
导出/参考文献 (0

PDF在线阅读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4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